•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经验交流 >> 浏览公安
  • 市公安局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与探索

    时间:2011年08月0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部提出的“三项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治本之策。我们认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要坚持以往的正确思路与理念,重在持续;又要学习借鉴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更要突出*的特点与实际,形成品牌。省公安厅禹州现场会后,我们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一致认为,“整体作战法”不仅是一个技战法体系,也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对社会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利用这种科学的方法能够实现公安机关资源的整合。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调研、座谈和反复征求意见,确立了“以整体作战法为指导,以项目推动为抓手,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整体作战法”,注重创新,项目推动,基层支撑,整体作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注重创新。创新方式方法、管理手段、工作机制,把创新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源动力。二是项目推动。把流动人口管理、大情报系统建设和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项目和抓手。三是基层支撑。大力推进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夯实社会管理工作根基。四是整体作战。多维反应,上下互动,多警协同,共同推进。

        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我们不断强化“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工作模式,确立了以“旅栈业管理”为主导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以制度保障为基先导,以源头管理为基础,以责任落实为核心,实现了流动人口的无缝隙管理,确保流动人口是逃犯能抓获、有嫌疑能认定、有前科能掌握、有余罪能深挖、无职业能了解。

        (一)以制度保障为先导,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良性运转。我们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硬措施,破解流动人口管理瓶颈问题。一是出台规章,规范行政。以政府令的形式,专门出台了《*市暂住人口登记办法》,从立法角度明确了暂住人口登记机构、协管员队伍、管理手段、经费来源、部门职责等重大事项,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范畴。二是建立暂住人口登记站点,组建协管员专职队伍。由政府统一招聘组建了一支****多人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平均每个社区有*至*名人口协管员,专职协助民警从事暂住人口登记和出租房屋备案以及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截至目前,我们在市区派出所设立了***个暂住人口登记站,在社区和都市村庄警务室设立了***个登记点,专职负责暂住人口登记办证和日常管理服务,形成了覆盖全市、体系完整的管理网络。三是财政预算列支,保障经费来源。聘用协管员所需经费由区人民政府财政承担,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自****年元月*日起,各区工作经费和协管员工资以及劳动保障经费全部纳入区级财政年度预算,各级暂住人口管理机构和登记站工作经费足额拨付到位,协管员工资报酬按月足额发放,调动了广大协管员工作积极性。

        (二)以源头防控为基础,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精确指导。我们不断强化治安行业场所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充分发挥治安虚拟网辅助实战的功能,从源头抓起,从日常抓起,加强对流动人口“吃、住、行、销、乐”环节的控制,实现流动人口管理从模糊到精确、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一是强化“旅栈式管理”。将全市私房租赁、洗浴业、宾馆酒店、建筑工地、用工单位等流动人员聚集场所,全部纳入旅栈式管理。其中,在**张床位以上的场所全部安装了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在**张床位以下的场所全部安装了我们自主研发的语音信息上传系统(又称电话端系统)。目前,全市***家宾馆酒店、***家大型洗浴中心全部安装了旅栈业管理系统;****家小旅馆、小浴室、*万余户出租房屋全部安装了电话端上传系统。全市平均每天按照“四实”要求登记上传信息*万余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率达到**%以上。*月份,我们利用旅栈业系统先后成功破获金水分局“****.*.**”抢劫杀人案、惠济分局“****.*.**”故意杀人案。二是强化信息采集。我们依托全市***多个“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站”,开展了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专项行动、社会版和电话端安装专项行动和实有人口信息采集专项行动,在公安部规定信息采集项目的基础上,增加足长、指纹、头像、体表标记及部位等项目,采集流动人口**项生物信息,上传至警综平台,实现了信息动态采集,人员动态管控。全省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大会战开展至今,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录入**.*万,是去年同期的*.**倍;旅馆业信息系统录入***万,是去年同期的*.**倍。三是强化重点区域管控。在全市推广都市村庄“陈砦管理模式”,即在每个出租房屋安装一套户式监控系统,一户一体,实现实时监控;每家安装一套“门禁”系统,所有进出人员必须使用居住证打开门禁系统,人员信息自动上传至后台,实现对暂住人员的动态管控。针对单元房屋私房租赁户,通过地理信息平台建立关联、实施定位,实现“以房找人、查房知人”。目前,我市地理信息系统已先后在金水区沙门社区、二七区绿云社区完成了初期试点建设,力争**月底前在全市推广使用。

        (三)以责任落实为保障,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强大震慑。我们出台了《严格落实用工单位、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责任的工作方案》,实施“一个强化”,落实“三个责任”,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实行派出所周检查、治安大队月检查、市局月通报制度,加强对社会用工单位、出租房屋采集录入上传工作的督导检查,上网公布检查通报,将检查结果纳入各分、县(市)局“四严一创”考核成绩,并通报市综治委,记入当地平安杯建设考核成绩。二是落实业主管理责任。每年与用工单位签订责任状,要求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必须配备一名管理员,规范七项工作职责,专职负责暂住人口、住宿旅客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促落实务工、租住人员登记管理责任。截至目前,与社会单位新签订治安责任书*****份,其中出租房屋*****份、用工单位****份、小旅馆****份;处罚经营业主****人,其中房主***人、用工单位负责人***人、小旅馆业主***人。三是落实旅馆业管理责任。逐一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对全市旅馆业主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扩大电话端、社会版系统安装覆盖面,提升系统应用实际操作技能。今年以来,共下发督办通知书***份,处罚旅馆****家,行政拘留***人,取缔无证经营的小旅馆***家。四是落实公安机关责任。我们依托警务综合信息平台,研发流动人口信息倒查模块,制定下发《流动人口信息倒查工作规范》,对漏登人员按照案件性质、部位进行分类,*天内由属地派出所对负责人处罚到位。截至目前,共处罚房主或旅馆业负责人***人,对倒查出的***例受刑事拘留以上流动人口失控漏管现象,对属地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进行了处罚。

        二、运用大情报系统,攻克社会管理创新难点。今年*月*日,我们完成了“大情报”系统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七类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和四类重大事件的预警研判为切入点,按照实战要求,建成了重点人员动态管控系统、情报信息管理系统、背景线索联查系统、智能轨迹分析系统等应用系统,以及高危人员库和重点人员库,纳入常控管控,提高了社会治安的动态管控能力。

        (一)狠抓社会信息资源整合,扩大信息比对源。一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省会反恐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建立城市“大情报”平台进一步整合共享社会信息资源的通知》,将全市和部分省直**家行政、事业单位掌握的社会信息进行了整合,建立了数据库,实现了实时比对、查询。目前,水表和电表信息已经实现了与“大情报”平台的对接,其他资源正在搜集整理中。二是整合公安系统内部资源。对娱乐场所管理、暂住人口、网吧上网人员、银行属地信息等数据进行了集中建库,并进行社区化处理,便于扁平化指挥。在八大资源库的基础上,进行了集中整合,建立了各类数据自动更新机制。目前,整合的数据量为*.*亿多条记录,为重点人的动态管控,进行预警研判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三是研发应用电子痕迹分析应用SIS超级系统。按照“打一建一、应采尽采”的原则,获取移动、联动基站信息和全国手机号段,全面采集犯罪嫌疑人手机内存信息和排查过程中与案件有关联的信息,与市局大情报系统有效对接。目前,以登封市局为试点正在推广应用中。

        (二)狠抓重点人员管控,建立常态化预警管控机制。在全面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对公共场所实行“旅栈式管理”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在立足本地管控全国重点人员方面实现了突破。一是出台重点人员动态管控三级联动工作考核办法。紧紧围绕重点人员管控情况对开展考核,本地重点人员管控情况考核指标为在控率,流入重点人员管控情况考核指标为签收率、目标发现率、处置情况反馈率,同时通过倒查机制检查管控工作落实情况。二是是建立重点管控人员社区民警提醒机制。在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上为每个社区民警建立工作平台,设置社区概况、人口管理、治安管理、警情警讯、比对信息和社区民警工作提醒模块。每天警综平台和情报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比对碰撞,自动将社区七类重点人员信息,车辆信息、物品信息、案事件信息、人口变化等**类信息以提醒的方式发给社区民警,社区民警接到提醒信息后,围绕重点人员信息开展管控、核实、走访、经营工作,实现了对社区重点人员的适时动态掌控。三是强化重点管控措施。我们专门研制了流动人口高危人员管理模块,制定了《流动人口高危人员管控工作规定》,对系统预警的高危人员和来自违法犯罪高危地区的高危人员,及时落实管控措施,做到“五知”和“六必查”。“五知”即:知身份,知职业,知居住地,知列管理由,知现实表现。“六必查”即:查其工作和经济来源,必查其在郑交往密切人员,必查其一切可疑物品,必查其居住处所,必查其共同租住人员,必查持有车辆。截至目前,流动人口系统预警的高危人员信息****人,并已全部落实管控措施。四是不间断开展重点人员临控测试。*月*日大情报平台运行以来,我们先后多次重点人员临控人员测试。测试中,目标发现率始终保持在**%以上,签收率***%,处置率***%。同时,我们安排治安、刑侦、督察支队对全市旅栈业、网吧、房屋租赁进行不间断的暗访,组织**个分县市局开展交叉检查,促进旅栈业、网吧、房屋租赁加强管理。目前,全国***万重点人员库中,*籍的重点人员有****人,平均每天流入的重点人员有**人预警,*市自己建库的重点人员有*.*万人。

        (三)加强信息研判,建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机制。我们依托“大情报”开展“由信息到人,由人到案”的研判工作,建立了三级、四层研判机制,制定了研判成果上报、督导、反馈制度,确保研判成果有人管理、有人落实。一是在派出所和刑侦中队建立所队联系研判制度,每旬召开一次所队联系会议,由刑侦中队长召集,辖区派出所长参加,通报工作情况,分析研判辖区案件和重点人员的规律和特点,指导实战,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各分、县(市)局在根据本辖区治安特点进行研判的同时,根据市局发布的指令性、线索性、预警性情报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研判,落实工作措施。三是情报研判指挥中心依托重点人员管控信息和动态性信息,对苗头性、倾向性、区域性案件信息和影响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的信息,开展综合研判和深度挖掘,为破案打击提供精确指导和帮助,为重大事件发布预警。我们将高危地区的嫌疑人员和“大情报”重点人员轨迹信息进行比对,指导新郑市局打掉一撬盗保险柜的犯罪团伙,破获系列案件**起。四是“大情报”系统运行后,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模式,由情报研判指挥中心牵头,各警种通过“大情报”系统研判出人员轨迹信息,再通过会商、分析,形成研判成果,通过平台发布指令,指导实战。

        三、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搭建管理服务新平台。社会管理创新,基层是重点,城乡社区警务室是源头。我们充分发挥好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十项任务”和“一警为主,多警联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把各项工作向警务室延伸。

        (一)持续发挥社会组织反映诉求、维护权益、提供服务的纽带作用。社会组织有参与社会管理的极大积极性,在城乡社区警务战略中,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建立缓冲带,使党委政府开展工作从容不迫,未雨绸缪。我们在充分发挥工青妇、行业组织、社会组织作用的同时,吸收律师、心理干预专业人士进入调解队伍,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努力形成全覆盖的调解网络,真正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就有调解工作,避免社会矛盾的积累、激化。目前,全市共建立企事业单位调委会**个,区域性行业性调委会*个,全市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员队伍中,吸收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人。

        (二)持续发挥社区警务室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工作安置的帮教作用。工作中,全市社区民警把易受侵害群体、易违法犯罪群体作为工作的重点,开展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对重点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回访考察,全面掌握社区刑释解教人员、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父母长期在外处于半流浪状态的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况,按照抓早、抓实、抓重点、抓难点、抓典型的原则,联合卫生、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帮教帮扶工作组,加强心理矫正,促进就业安置,进行有针对性、一对一的帮教工作。

        (三)持续发挥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直接服务作用。我们继续根据社区不同特点和需求,配备了交警、特巡警、外管警、刑警、消防警、治安警等,多警联动,共同承担社区警务工作。组织开展了文明交通进社区活动,建设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开展审车、审证等车驾管业务上门服务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将文明交通宣传教育融入各项交管业务和便民服务措施之中。全面推进社会禁毒示范点建设,*市各县(市)、区完成本地区社区戒毒工作领导小组的组建工作,做到了“三定五有”,即:定领导、定成员单位、定职责任务,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管理;社区民警深入暂住人口聚集的都市村庄、成建制务工队伍、雇佣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单位,采取集中采集信息、预约登门办理、免费照相、送证上门等形式,开展为农民工登门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共免费照相近**万余人,送证上门***万余个。提供保障措施,外来人员在办理子女上学时,凭借《居住证》教育部门可以就近分配入学;外地人员凭《居住证》可直接在*办理驾驶证;为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办理落户手续***余人。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几点感受和体会:一是科技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向科技要战斗力、要管理、要效益,是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指向。只有不断的加大科技投入,才能在硬件上上档次、管理上上层次、手段上多样化,才能始终保持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气息。二是服务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把服务与创新紧紧结合起来,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人民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公安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保障到哪里、服务到哪里”,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起事件的处置都当做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生动实践。三是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社会管理创新是动态发展的,是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既要在机制上突破、各警种紧密协作,又要在技术上攻坚、争取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支持。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以“三项重点工作”为依托  开创警务体制改革后公安工作新局面
  • 下一篇:创新法制工作模式促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台阶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