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的障碍与对策

    时间:2011年08月1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根据支队关于“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部署,随着“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逐渐发现少数民警思想的微妙变化,其特征反映了部分民警存在主动性不强、方法不多、工作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继续深化。为此,笔者认为,基层交通民警要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克服障碍,提升能力,方能实现“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工作目标和社会预期。

        一、“大走访”活动中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开展“千名交警访万家,开门评警促和谐”活动,着力增进公安交警同人民群众间的感情,着力提高交通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着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期待,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力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欢度春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平安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但是,作为基层大队民警,在此项活动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实际而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思想问题。有的民警思想不够敏锐,对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存在着与己无关的思想,总是感到这次走访活动就是常规工作,按部就班,思想懒惰。

        (二)心理问题。有的民警对走访存在畏惧的心理,怕出毛病,怕言多有失,怕犯错误,怕群众拒绝。归结一点,就是信心不足、顾及个人的得失。

        (三)认识问题。有的民警参与热情很高,风风火火地走访,但没有结合公安交警队伍和本岗工作实际,使走访活动流于表面和形式;还有的民警急于出成果,把出新招、奇招当作工作重点,没有把“大走访”开门评警的重心放在服务和爱民上,仅仅是为了走访而走访。

        (四)能力问题。有的民警思路不够开阔,方法不够丰富,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进行走访,抓不住群众的心理,甚至不知道应该向走访对象说些什么。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对策

        这次活动是在公安机关总结提炼近年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警民恳谈、民调评警、在线交流、短信评警等经验做法基础上,对下基层走访群众工作的深化和提升,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并且作为今年全面带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化民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创新制度机制、提高工作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实现“广大民警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公安工作上水平、警民关系更和谐,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作风形象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公安交警群众工作,密切公安交警同广大人民群众间的血肉联系,着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根据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电话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建设实际,基层民警应在执行职务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关系。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特殊重要性,把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发展全局和公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为主线,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核心,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以解决影响警民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各项公安工作,大力加强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建设、素质能力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通过符合当地实际的形式和方式,积极构建警爱民、民拥警的和谐警民关系。

        二、以提高民警做群众工作能力为基点,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队伍形象。

        公安交管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做好群众工作是交通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在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交通民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做文章,继续在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能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上下功夫,找准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主动把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该管的一定要管好,该服务的一定要服务到位。

        一是练好群众语言功。交通民警整天与辖区群众打交道,接触群众比较多。因人而异,每名群众的心理各有不同。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要要走家串户、进村入屯,深入到群众家中,熟悉群众,拉近距离,用心去沟通,细心观察,认真揣摩,反复钻研,长期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掌握群众心理水平,练好适应新形势需要做群众工作的语言功。

        二是练好与群众沟通技巧功。民警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为群众“说事”。通过与群众沟通,多方协调,化解交通当事群众间的矛盾,及时了却埋藏在群众心中的心事,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成长锻炼。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说“热情”话,不要说“冰凉”话;要说“劝慰”话,不要说“过激”话;要说“区别”话,不要说“一律”话。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讲究沟通技巧。

        三是练好调处交通纠纷基本功。当前新形势下,随着利益进一步多元化,导致了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大量交通事故纠纷不及时化解,必然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可能激化演变为恶性案件。因此,民警强化调处一件纠纷,就是贡献一份和谐的理念,只要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纠纷,就应当迅速来到纠纷现场。到场后要细分析、准判断、讲事实,摆道理,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让交通纠纷双方心服口服。

        三、树立信心,服务大局,认真梳理,互惠共赢。

        要克服“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的各类障碍,关键是基层领导要营造一种宽松的良好环境,领导要带头走访,培养民警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对待荣辱观,不被个人得失所拖累,以充足的信心和扎实的作风,投入“大走访”的洪流之中。同时必须认识到“大走访”开门评警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千名交警访万家,开门评警促和谐”活动,着力增进公安交警同人民群众间的感情,着力提高交通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着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期待,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力做好春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欢度春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平安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因此,在大走访过程中,必须对走访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采取立项的方法,增强走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学习,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在走访中做到“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摸得着实际情况,解决得了具体问题”,从而通过走访活动提高自己群众工作水平,让社会各界和当事群众互惠共赢。

        所以,在全面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公安交通民警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牢牢抓住交通安全不放松,常纳民众之议,常谋管理之策,常思民众之安,常解群众之危。每一名交通民警都要牵挂群众的交通安危,多一份尽忠职守,给我们衣食父母一个交代。只有这样,辖区群众才有安全感,对我们公安交通安全工作满意度会才会有新的提升。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县公安局关于妇女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与思考
  • 下一篇:浅谈查处信访疑难案件和信访积案的对策和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