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10月28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部决定每年五月作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月。六年来,经过大家的艰辛努力,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形势,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笔者经过深入调研和实践经验,现就如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浅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强化思想认识,筑牢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发展,富宁县道路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至今全县拥有通车道路*条*公里,拥有机动车*万辆,拥有驾驶人*万人。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农村地区、边远山区群众出行运送物资靠人背马驮的状况,推动着本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但是,在道路交通带来无尽的希望与繁荣的同时,由于极个别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自我防范能力弱,交通违法行为突出,道路上不断发生着一幕幕生与死、血与泪的悲剧,有的断手断脚、造成终身残疾,有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此,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安全思想抓起,通过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财富,没有比安全更重要的幸福,交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思想上的不断统一,认识上的不断提高,筑牢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从而有力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谈安全、事事防安全,积极行动起来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开战,认真贯彻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自觉遵守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保障本辖区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交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交通安全宣传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的重要保障。富宁县地处中越两国三省十县的结合部,且地处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的*%;又是民族杂居,全县居住着*、*、*、*、*、*等*种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万人的*%,居住分散,给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带来十分困难,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确保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县、乡人民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应成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工作领导,确保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不脱节。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分管交通安全工作的副职担任组长,其他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实施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和上情下达、检查指导、下情上报等日常具体工作,真正建立起一个领导有力、分工明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使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办事机构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同抓的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各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宣传员队伍,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文化、广播、交警等主力军作用和“四支队伍”的积极作用,把交通安全宣传覆盖到县、到乡、到村,为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强化责任管理。为确保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把交通安全宣传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行责任管理,层层签订责任制,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使之形成政府领导、部门主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创新宣传方式,提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水平
要认真贯彻实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契机,以交通安全“五进”宣传为阵地,结合县情、乡情、村情,积极探索宣传教育工作新思路、新方式,努力提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水平,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注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宣传方法:
一是“启迪教育”法。对不同层次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教育。对儿童、小学生注重熏陶、启蒙教育;对中学生、成年人、驾驶人则注重系统教育,使广大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容易接受,使交通安全知识入耳入脑。
二是“现身说法”法。适时将在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认真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使之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小就自觉养成文明交通的良好习惯,做到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人让人、让出一分和谐,努力营造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
三是“图片启示”法。经常把公安部交管局统一印制的《保护生命、平安出行》等宣传展板拿到乡镇村、集市贸易点、广场、客运站、学校门口等人群聚集场所进行展出,供广大人民群众观看,接受教育。
四是“改革创新”法。为扩大教育面,将*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编制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用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成影片,充分发挥电影小分队电影下乡的作用,深入到公路沿线学校、乡镇村进行放映播放。同时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制作成《*语山歌交通安全宣传光碟片》发放到机关单位、学校、农村家庭进行播放,让广大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真正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送进*乡、*寨、*岭,送进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受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五是“小题大做”法。当公安交通民警、派出所干警在公路上执勤巡逻时,在查获酒后驾驶、无证驾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对违法当事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教育,对驾驶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一反三,小题大做,教育、帮助、引导驾驶员充分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和排除,将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通过小题大做的教育方法,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六是“事故反思”法。善于用周边地区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教育身边的人,在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深入驾驶员家中与其谈心,引导驾驶员算好经济、政治帐,提高驾驶员“依法营运、安全第一”,努力实现“重安全、得效益”的目标。
七是“追踪教育”法。当本地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交通民警、协管员要深入驾驶员家中进行跟踪教育,及时了解驾驶员的思想动态,使其正视发生事故的问题,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好交通事故,尽快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防止矛盾激化,努力构建和谐交通。
八是“视频提示”法。在政务网上开设集视频、图片、文学为一体的交通安全宣传专栏,由宣传教育、警情提示、警务公开、交管动态等组成,适时发布交通安全常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等内容,使广大网民足不出室就受到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九是“资料宣传”法。把驾驶人必须做到的“十个严禁”、交通参与者必须遵守的“九个不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飙车、醉酒驾车正式列入犯罪等内容及将交通安全知识印制成宣传挂历等宣传资料,发放给广大驾驶人和群众,使他们受到法制教育。
十是“警钟长鸣”法。首先,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轨道,经常研制和分析交通安全形势,及时作出对策措施;其次,适时组织驾驶员开展交通安全“四查”活动,通过查责任意识、查安全观念、查驾驶作风、查事故*头,经常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第三,针对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差的实际,适时发布给驾驶员公开信,经常给驾驶员敲警钟,提示驾驶员通过富宁县境内路段时必须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第四,针对事故“黑点”、危险路段突出的实际,切实加强警示标志、标线、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提示广大驾驶员通过事故多发地段、危险路段时注意交通安全,做到警钟长鸣。
通过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多形式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文明交通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