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交警如何应对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近期,我省及*、*等省区局部地区陆续发生了暴雨等灾害,暴雨恶劣天气造成部分山体滑坡、道路冲毁等灾害,给人民群众的出行造成很大不便,道路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为预防因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尤其是基层一线交警大队更要高度警惕、全力设防,确保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一、汛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雨天行车,尤其是暴雨或雷阵雨天气,因雨水过大过急,驾驶人视线障碍较大,道路情况也会发生变化,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对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受雨水影响,道路状况也随之变差,出现凹凸不平、泥泞、积水等现象,严重影响安全行车,交通事故增多。汛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一是雨水浸泡毁坏公路,遇上雨季,城区道路拥堵现象更为严重,使原本就拥挤不堪的公路潜伏着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二是毁坏或维修路段标志摆放不明显,滋生交通安全隐患。大量的雨水冲刷路面,导致路面遭到严重的破坏,再加上维修公路摆设标志,不加固、不明显等,一些坑坑洼洼的路面就给交通运输留下了安全隐患。三是交通参与者穿戴雨具不当、随意横穿公路等,影响视线,没有注意来往车辆,甚至一些群众随意横过公路,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四是雨天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经常蒙灰蒙蒙一片,影响安全视角。五是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车辆无挡风挡雨设施,驾驶人在雨天驾驶时经常被雨水模糊头盔或双眼,尔后或用手擦,或单手扶车把都为交通事故埋下祸根。六是公路长期雨水冲洗,山坡、路基在极易发生塌陷,塌方,极易造成交通的阻塞。七是低等级或等级外乡村公路湿滑泥泞。乡村道路经雨水长时间浸泡后路面泥泞,使车轮阻力增大,附着力减小,车辆容易发生侧滑。 二、加强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局观念。交警部门要按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把加强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务防汛抗灾,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起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制定防汛期间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工作预案,成立防汛、值班、巡逻三位一体的防汛应急小组,超前准备部署,坚持抓早抓紧抓细抓实。要进一步落实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对忽视预防、疏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而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依法追究责任。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高度重视汛期的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工作。广大民警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全局观念,树立防大汛思想,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克服麻痹松劲和消极厌战情绪,全力投入到汛期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中去。开展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结合道路交通整治工作以及岗位练兵活动,将汛期道路交通安全作为检验岗位练兵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出成效。 2.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反应。交警部门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加强汛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交警部门即将采取的各项措施,取得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局面。落实具体的分工措施,量化工作。交警部门部门要及时逐层召开会议,认真部署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工作,切实提高主汛期的防控意识,并把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克服麻痹放松和厌战的思想。要认真研究当地近几年汛期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制定并完善汛期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预案,具体落实人员、车辆、装备等保障工作措施,及时明确本地特别是重点事故预防区域和重点路段的降雨等气象信息采取非常措施确保防汛通道安全畅通。要及时处置、及时疏导抢险,开辟“绿色通道”切实保障抢险救灾物资车辆运输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气象部门负责及时掌握和通报天气状况;教育部门加强对暑假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配合演练,确保一旦遇到险情,处置人员拉得出,打得赢。基层大队要严格值班备勤和领导带班制度,基层大队要安排足够警力加强值班备勤,积极做好防汛抗灾的各种物资准备,对所有车辆、电台、照明、牵引等装备器材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功能完好,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反应,发挥作用。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交通事故以及有影响的交通事故,群体性集访堵路事件,因集中性暴雨路面积水或损毁中断交通等情况,要做到迅速上报,迅速处理。 3.强化源头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一是要根据汛期和汛情变化重点开展汛期期间事故黑点排查。加强与安监、交通、国土等部门的联系,针对辖区地理地形、路况、气候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危险路段摸排,及时掌握道路安全信息,加强积水、临水、坡陡、弯急等危险路段的整治改造进程,完善国道、省道及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积水等重点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对排查出的危险路段,要立即向上级机关和当地政府汇报,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有关部门紧急抢修、整改。要针对容易积水、受淹路段可能出现的交通中断、阻塞等情况,认真研究制定交通分流预案。二是防汛期间,交警部门要加强客运车辆的交通安全管控,严把安全关,预防和减少群死群伤事故。一是要督促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车辆安全检查制度,特别是在雨天行驶更是要加强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行驶。同时要求企业自觉加强对驾驶员和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对重点车辆驾驶员交警部门要做到面对面教育,提高学习教育效果。二是强化路面监管。为了杜绝客车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应继续落实对7座以上客车逢车必查、查必登记的管理措施,做到发现一起违法行为消除一起,有效预防和减少群死群伤交通事故。 4.强化路面管理,保障道路畅通。汛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任务加重,要随时密切关注道路交通状况,交警部门应该将警力下沉到一线,保证一线警力充足、监控到位。首先,抓好危险路段的严密监控。雨季到来特别是近期的连续强降雨天气,使一些路段出现了塌方、滑坡、严重积水等影响安全通行的情况,交警部门应该首先做好这些危险了路段的严密监控,增加执勤警力和巡逻密度,特别是对需要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限制通行的路段更是要采取多想措施加强监控,预防意外的发生。其次,确保重点路段和重点车辆的畅通。一旦出现险情必然不能保证所有的道路都畅通无阻,这就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重点路段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市区交通要道等的畅通,同时在道路通行能力降低的情况下,要通过交通管制的方式确保重点车辆如执行抗洪抢险紧急任务的车辆、运输抗洪救灾人员和物资、救护车等有限通行,为争取宝贵的抗洪救灾时间营造有利的交通环境。再次,严厉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由于汛期和雨季的天气原因,路面湿滑、道路通行能力降低、部分道路损毁、操作灵活性降低等不利因素,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因此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更需加强,特别是对超速行使、超载、驾驶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雨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更应重点查处。当前,交警部门要通过严管重罚的态势降低交通违法率;积极利用现有的测速仪、酒精测试仪、数码器材等科技装备,多管齐下强化监控力度。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常识。首先,交警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择宣传警示方式,提高驾驶人的汛期安全意识和安全事故防患能力。向驾驶员进行汛期安全驾驶注意事项警醒提示,可通过车载电子显示屏和利用高音喇叭喊话的方式,警示过往车辆注意交通安全;如:雨天视线不良,不能强行超车、超速行驶;在未探明情况下不要冒险通过积水路段和漫水桥;车辆制动距离拉大,遇险情要提前制动等等。组织民警在汽车站、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发放“安全警示卡”;协调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时向群众播放通过广播、电视进行汛期安全警示并及时发布雨天的道路交通信息,通报拥堵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情况。其次,进一步强化乡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借助电视等新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汛期安全驾驶注意事项及安全常识,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近期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路线。组织宣传车深入辖区乡村,通过高音喇叭喊话、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教育群众尽量避免雨天在山区、临水、漫水桥等危险路段行走,防止因山体滑坡、溺水等发生的事故。6.严防二次事故,确保民警安全。一是实行汛期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对大雨天气时发生的一般事故,按简易原则快速处理,减少事故占路时间及对正常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好雨天处置重大交通事故的准备工作,要派出车辆上路巡视,遇有交通事故迅速处理。应对措施中,必须把规范事故现场勘查作为重点来加以明确。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时,要严格按有关程序来处理,严防“二次事故”以及民警自身安全问题的发生。汛期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民警在控制车辆的同时,要按规定程序摆放导流标志,封闭现场,疏导车辆,并注意对向车辆,使现场勘查和撤离工作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有效避免“二次事故”和民警自身伤亡情况的发生。二是加强民警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确保执勤执法过程中民警自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