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深化基层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1年10月2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公安基层派出所作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打击犯罪的第一力量、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和收集信息的第一耳目,是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端,大量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基层派出所收集、汇总、录入,研判,不断深化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意义特别重大而深远。笔者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针对当前基层派出所推进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信息重复录入、采集或录入不全面、更新维护不够、采用研判脱节、机制滞后等问题,结合当前部、省厅、市局部署,如何建议进一步深化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私下认为,仅供大家参考: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以突破制约当前工作,推进中的五大瓶颈。

         一、坚持规划先行,突破信息建设瓶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派出所工作涉及治安、户政、国保、刑侦、交通、消防、禁毒、经侦和日常处警等各项业务,上级规定应采录的信息系统特别繁多,尤其涉及行业场所、重点人员、违法犯罪人员、情报信息等的采集,由于各种应用软件各自为阵,系统之间不能融合,警种之间界限森严,网络之间不能互通,信息之间不能共享,大量基础信息需要重复录入,既耗时耗力,增加民警压力和负担,又形成信息孤岛,难于整合应用。因此,信息化建设瓶颈的突破,必须树立规划意识,按照“起点高、规划先”的思路,进行宏观性、全局性、系统性规划,对于上级公安机关不仅重视增加各个系统的建设,而且重视各个系统的共享整合问题,打破警种界限、区域,减少重复录入;对于基层公安机关不仅重视网络带宽的改造和信息的安全建设,而且重视信息采录工具的增添,建好基层所队标准化信息采集室,为民警配备手提电脑、数码相机、便携式打印机、警务通、执法记录仪等基本设备的同时,在加强建设的规划同时,更要重视应用的规划,每建一个系统之初,就要有相应的推进应用规划,始终坚持“实用为先、以用促建”,如民警培训、人才储备、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计划、培训制度,这样所建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效能,否则就会成为增加基层民警负担的废铜烂铁。

         二、坚持质量优先,突破信息采录樊笼。基础信息是信息化的生命线,缺乏全面准确鲜活的基础信息,功能再强大、机制再完美的信息系统,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省、市、县公安机关已先后部署了多次信息采录大会战,目前正开展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 “二百会战”工作信息采集,要求实有房屋(单位)、实有人口的信息采集率均达100%,并重奖攻关,都是想解决信息采录不全、采录不准、更新不够等问题。基层公安派出所承担着大量的信息采集任务,其信息化建设成效也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的质和量上。深化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数据质量决定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效”的理念,把信息采集、录入、维护放在首位,切实加强三个规范,全面启用信息纠错平台,研判,强力推进信息建设化的采录实质和数据。

         1.是规范采集对象。派出所作为“人、屋、场”的具体管理部门,信息采集的主要对象是在高危人群、境外人员、暂住人口、单位从业人员信息以及出租房屋、废弃空置房屋、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流动人口集中的重点区域、中小旅馆、危爆物品等。我所作为农村派出所,民警在走村入户调查时,既要坚持现场核查,着力发现并切实解决户籍管理中“一人多户、应销未销、应登未登、人户分离、身份号码重码”等问题,也要落实实有人口的分层次管理,强化高危人群管控。  2.是规范采集标准。为确保采集的基础信息能够客观地描绘出工作对象的现实状况,准确评估其现实危害,应当明确各类信息的采集标准,包括必录项、可录项、录入时限、录入规范等要求,其中“人、屋、场”信息要达到“八个必采”,即基本情况、照片图片、证件证照、联系方式、居住住宿、违法犯罪、执业从业、经营状况必采。

         3.是规范、明确采集责任。按照“谁管辖、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全警采集责任,建立“数据、质量考核终身责任制”。对于基层民警,要坚持随时随地获取的大量工作信息录入系统,包括各项执法活动、治安管理、服务群众、警队管理等日常工作全部录入系统,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实行分类分级落实采集更新。对按规定登记的流动人口(流入、流出人员),符合法律规定和管理要求的旅馆、网吧、出租房等划为“一般类”;对个人零散务工分散居住的、有过失违法犯罪经历的,房屋、场所存在治安和安全隐患的划为“关注类”;对个人居无定所、入不敷出、昼伏夜出等流散于社会面的以及刑释解教人员、五种监管对象、劳教所外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员、上访重点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七类重点人员”,房屋、场所曾发生各类案件、事件、事故的划为“重点类”。综合所述,对上述三个类别,以基层派出所为单位,“一般类”每季度、“关注类”每月、“重点类”每星期进行一次实地“零距离”核对,并采集更新信息,其中外出人员,如实录入外出地址。对于派出所长,要切实承担起信息质量审核责任,每周对各警务区采录的信息进行抽查,每月进行讲评,每季度进行考评,年终进行奖惩。

         三、坚持加强科技强警,突破设民警信息化建设中素质制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警素质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培训是提升民警素质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新民警多不熟悉公安业务、老民警计算机技能偏低的实际,在集中开展骨干调训、全警轮训、专项集训、竞赛促训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技能大练兵同时,所内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重点开展岗位培训、跟班培训、信息化平台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并在所内要设置信息维护专管员,负责对民警所录信息的业务指导,加强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管理维护,强力提升民警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针对当前一些民警仍习惯于靠传统手段开展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强大作用和发展趋势,要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只有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公安机关惩处犯罪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公安工作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经费、警力不足等矛盾,并把信息化培训、应用纳入绩效考核,切实培养民警“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信息必录入、录入必比对”的意识。坚决喊响“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口号,使每个民警认识到信息化技能是适应岗位、履行职责的一项基本要求,不断增强学习运用新技能的主动性。

         四、坚持机制引导,研判、指导作用,突破信息应用难题。服务实战、提高警务效能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公安派出所推进信息化应用,一方面,要重点抓好硬件设施的使用、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网上作战的运用。硬件设施使用,就是要让派出所每个民警熟练掌握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警务通、现场执法记录仪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等设备的在实战中的使用。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不仅将日常工作如人口管理、治安管控、查处违法犯罪等信息录入相应系统,而且及时通过人口信息、情报信息、旅馆信息、网吧信息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应用,适时查询、比对、串并、碰撞,深入开展网上预警、网上管控、网上排查、网上追踪、网上缉捕、网上研判、网上调度指挥等一系列主题应用,实现对社会治安的精细管理。网上精确作战,就是充分利用协同办案系统、全国追逃系统和协同警务平台等公安信息网络,通过专业手段严厉开展打击违法犯罪系列工作,精确到位。另一方面,要坚持机制引导,在提升民警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一)要建立重点信息研判机制。派出所明确一名民警,专门对所有收集上来的信息开展研判,尤其对重点人员、敏感时期、关键事件、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摸查,摸清辖区重点人员动向、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问题及其他热点治安问题,提前预警。

         (二)要建立信息核查机制。即对研判的信息进行编号登记、分类管理,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再次核查后,若属于案件线索,由所领导组织力量进行查证处理,属于苗头性治安动态信息及时网上预警发布,属于重大复杂问题并可能收起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属于其他部门管辖则及时通报、移交。

         (三)要建立信息应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逐级考评的原则,派出所重点围绕信息的收集、报送、研判、采用等环节,从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等评定信息一、二、三类,每月统计、每季评定,年度挤出专门工作经费对民警个人进行奖励,以奖促用;对年内未完成采集任务或采录信息弄虚作假的,不得参与评先评优,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

         五、坚持信息主导,突破被动警务模式。信息化必将带来公安工作的革命。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通过日新月异的信息流、业务流和管理流的有机融合,公安机关已能从原来坐等群众报案、上门求助、登记办证的被动警务模式,逐渐向先期预警、主动查控、送证上门的主动警务模式转变,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必将推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的改进。因此,各派出所必须坚持信息主导警务,最大化利用网络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完备计划、实施、评估、改进的工作链。

         (一)是实现派出所工作重心的转移,要从原来主要围绕接处警开展工作,转移到主要围绕社区(乡村)警务开展工作,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在公安基础基础工作。

         (二)要实现派出所工作方式的转移,要从原来的纸质台帐、报表统计向网上台帐、系统自动统计转移,重心放在基础工作信息化上。                    

         (三)要实现派出所工作任务分配方式的转移,从原来民警专(兼)某项工作如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向以分片包干的搭档制转移,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真正让每位民警扎根责任田、种好责任田。   (四)要实现派出所工作精细管理的转移,从原来的粗放型任务分配考评,向依靠信息系统推进“日清”式管理,就是奉行一日事一日毕的原则,一切以数据说话,广泛开展网上监督、网上考评,建立公平公开的考评奖励机制,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实现公安派出所“三项建设”工作跨越发展,更上一个平台!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实现信息化建设突破性发展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对公安机关执纪办案职能的初浅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