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不仅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公安交管工作发展道路。我们要开创新形势下公安交管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新的举措来谋划建设、推动发展。用发展的方法分析辖区道路交通状况,提出治理对策,对促进道路交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 我县占地面积为****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东部与甘谷相邻,南通礼县、漳县、西连陇西,北接通渭。管辖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条***.***公里,城区道路**条**.***公里,辖区有各类机动车*.*万余辆,驾驶员*万余人,每年受理大小交通事故***余起,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余起。总体看来,我县境内通车里程长,机动车拥有量可观,驾驶员队伍庞大,交通元素复杂,交通事故多发,交通违法行为频发,交通安全隐患突出,交通管理工作任务艰巨。 二、我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警力相对不足。多年来受编制和财政供给的影响,公安交通管理的警力扩充幅度不大。我队现有**名正式民警,县政府去年九月份解决**名协警,缓解了当前我队警力不足的被动局面,但在经济条件滞后、道路交通状况不佳、车辆安全性能较差的情况下,现有警力、装备与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很不适应。车辆的迅速增长和道路建设的相对滞后,给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线多面广、车流量大、警力不足的现状已影响了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进度。虽然协警人员可协助参与交通管理,但他们的重要职责是疏导交通,而没有行政执法权,所以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讲,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对偏远路段的管控措施只能写在纸上、挂到墙上,却无力落实到路面上,失控、失管现象在所难免。 (二)道路交通管理力度不够。首先,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一些驾驶员缺乏应有的安全驾驶常识,在农村地区,村民对交通法律法规知之不多或认识肤浅,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较差,致使违法行为频繁发生,交通事故频发。其次,农村车辆管理失控,三分之二左右的各类摩托车驾驶人存在侥幸心理而不愿主动到交警部门办理挂牌入户手续。**%左右的农用车、摩托车、拖拉机机械性能较差,日常维修保养不够,制动性能差,车况不良,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第三,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存在无法挡停的现象,在我们执勤上路查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驾驶员的违法而导致驾驶员心理产生一种能跑则跑的思想,加上我们的工作纪律的限制,使得近年来逃避检查的车辆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交通管理社会化没有真正形成。当前交通管理工作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说仅靠公安交通管理这一支有限的力量已无法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交通管理工作需要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需要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当前,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实施“畅通工程”和“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活动取得的有效成果。由于过去交警部门单一开展交通管理工作的模式已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交通管理工作就是交警部门的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其他职能部门参与配合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四长”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乡、村主要负责人未能很好地履行交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而影响了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其次是驾驶员参差不齐,素质教育程度不高,交通参与者遵章守规的观念不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随着我县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不断增多,机动车购买力不断增强,机动车的数量急剧增加,而道路建设滞后,大部分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坡陡弯急,横贯我县的国道***线属三级公路,设计标准低、路况差,省道***线、武漳公路通行能力差,这些现有的道路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改善,虽然我们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交通状况。交通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由此给我们的交通管理工作造成了被动。 (五)事故“黑点”的治理措施落实不够。通过对公路危险路段、事故易发路段的排查,排摸出事故隐患点段*处,并对这些事故易发的地段统一列为事故“黑点”提请有关部门进行整改,但效果不明显,很多地方的基础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及不适应当前道路交通日益发展的需求。 三、搞好我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在实现道路交通社会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当前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任务艰巨而又繁重,单靠我们仅有**人的交警大队是难以做好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交警往往处于孤身作战的境地。因此,只有充分发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四长”责任制新机制的作用,将交通管理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强化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领导,在城镇扩建、道路改造、交通安全设施改善等基础建设中加大资金投入,在涉及需要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完成的工作时组织协调。全面落实各级、各部门的综合治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争取乡镇、机关、厂矿、学校、农村乃至全民开展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层层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才能真正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局面。把交通安全工作做为全县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继续加大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力度。“五进”活动通过近两年来的积极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部分驾驶员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教育活动,但交通安全并未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安全意识仍然谈薄。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和中小学生未有效地纳入“五进”宣传的范畴来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因此,我们要继续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充分发挥交警部门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基层交通安全组织,乡镇、村、学校、新闻、广电、机关、教育、企业等部门有义务也有必要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真正使我县道路交通安全和法制宣传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紧抓源头,警钟长鸣,标本兼治,使各类交通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取得进步。 (三)加大对危险路段及事故易发点段的治理力度。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强化对事故“黑点”的排查整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时维修损毁道路,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在险路、险段、陡坡急弯和落差*米以上的临崖、临河地段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在农贸市场、街道等人员密集处增设减速标志、隔离防护栏等,以消除事故隐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对一些公路沿线的学校门前尽可能施划交通标线,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在一些弯路和平面交叉路口,设立“急弯、鸣号、减速慢行、事故易发、谨慎驾驶”等醒目标志,对短期内不能整改的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督促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临时治理,以确保不发生因道路状况而引发的涉及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四)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当前,我县发展“大交通”应具备的综合管理交通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有些单位过多考虑自身利益,而对城市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出现了“只收费、不管理”或“我收费、你管理”的弊端,管理部门协作配合不力,没有形成综合治理的局面。为进一步综合管理城区交通秩序,建议县政府定期组织召开由公安、城建、交通、运管、行政执法、工商、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城市管理协调会,研究制定长效管理措施,认真分析影响我县城市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协调解决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督促落实工作责任。公安部门应始终保持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形成震慑效应,对不听劝阻、暴力抗拒、阻碍执法以及破坏交通设施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公安交警部门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大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行政执法、建设部门应加大清理设置不规范和影响交通的广告牌、灯箱、管线等的力度,尤其是遮挡交通标志牌的广告牌要坚决予以取缔。行政执法、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店铺延伸经营、沿街叫卖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占道的清理整治,依法取缔非法占道经营行为;交通、运管部门应规范各类客运车辆的营运秩序,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最大有限度地发展出租车、公交车,取缔非法营运车辆;规划部门应在道路规划设计、道路维修改造、停车场地规划设计等方面征求公安交管部门和各方面的意见,完善规划设计;宣传、新闻广电部门应通过曝光交通违法行为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应将各部门履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治的考核范畴,只有真正形成部门联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才能解决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改善城区交通环境,方便群众安全出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