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五小车辆”交通事故频发现象的调研
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农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机动车保有量猛增。这其中乡镇“五小”车辆(二轮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拖拉机及其他形式机械车辆)由于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数量的增长尤为突出。但该类车的机械性能差,给农村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尤其是农村地区群众出行和中小学生的回家返校问题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加上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谈薄和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计后果,造成城乡农村各种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存在,交通事故频发。 为了全面提高我市交通管理水平,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和打造“平安*”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我们通过调阅资料、现场走访、征集建议等方式,对我市“五小车辆”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治理农村交通环境的初步对策,希望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市“五小车辆”的现状和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我市以秦州区为例,根据交警部门统计,秦州区“五小车辆”的数量大约有*万余辆,而车辆入户的连二分之一都没有,有驾驶证的超不过三分之一,其它县区车辆的入户率和持证驾驶的人数和秦州区相比,不同程度的还要低。这些“五小”车辆违法载客、无牌无证、人货混装,甚至改装、拼装、报废等技术情况无保障的车辆也在从事乡村运输。一旦发生事故,不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以****年统计我市“五小”车辆发生事故占发生交通事故总数的**%。 1、“五小车辆”****年以后发展情况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自****年以来我市“五小车辆”的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上升数量大部分在农村,就拿我市秦州区平南镇来说,****年交警部门统计,全镇总人口*.*万人,“五小车辆”就有近****辆,平均每**个人就有一辆摩托车,或一辆农用车,有的家庭能达到三辆。在这个数字背后就不难看出“五小车辆”对交通造成的压力有多大,如果管不好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五小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 由于我市城乡、农村“五小车辆”驾驶人法律意识谈薄,且为降低营运成本,车辆上牌及驾驶人考取驾照的主动性不强,由于无牌就不能上保险,致使不能参加年检和保险,加上目前全市对一些目录公告过期的车辆禁止上牌,使广大农村“五小”车辆无牌现象更加普遍。有的驾驶员手续齐全,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了节约钱也不愿意参加机动车强制保险。正因为如此,一旦发生事故,逃逸现象多,赔偿能力差,更无法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就拿发生在*市秦州区羲皇大道的一起事故为例:*市秦州区太京乡村民李某,驾驶无牌二轮摩托车从石马坪到太京,后乘其朋友王某,当车辆行至羲皇大道*郡转盘处,为躲避对面来车,加上车速过快翻入路边绿化带中,造成后乘王某当场死亡,李某右腿断裂,车辆损坏的重大交通事故。由于李某无牌无证等原因,认定其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但由于其无保险,家中困难,无法承担巨额的民事赔偿,给双方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事后李某后悔莫及,发自内心的对朋友和家人说,以后骑摩托车一定要把手续办齐全,遵守交通安全,一定把保险买上,这一次血的教训让他一生后悔不已。 3、“五小车辆”交通事故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二、“五小车辆”事故频发的原因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市“五小”车辆事故频发,今年*-*月份,“五小”车辆引发的重大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据市交警部门介绍,导致这些事故发生主要的*个方面。 4.驾驶人安全意识差 无证驾驶无牌无保险的车辆上路,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现象极为普遍,认为自己是农村特殊群体,未经培训驾驶技能、无牌上路、超载、滥载是他们的特权。一旦被查,就以农村人是特殊群众为由,若交警要依法扣留车辆和传唤驾驶员,就煽动群众阻挠执法。这些人由于未经正规驾驶技能培训,遇险情处置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少数人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不仅非法载客营运还超载滥载,视生命如儿戏。 5.驾乘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 驾乘二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违反交通标志标线规定,超速行驶。农用车明知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好或已满载的情况下,仍然要求乘载,甚至悬挂在车体外。如****年*月关子镇农用车翻车事故,导致*人死亡,多人受伤。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肇事者只顾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利用拼装、无牌证农用车违法滥载,发生事故后不履行抢救伤者的义务;另一方面,据交警调查,发生事故时该农用车四周甚至车顶上都载人,乘客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漠。 6.“五小”车辆安全性能没有保障 由于“五小”车辆自我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再加上无牌车辆,未经检验,更有拼装、改装、报废车辆存在。由于无系统和定期保养检验,车辆安全性能无保障,遇上超载滥载,更加剧车辆性能的恶化,导致经常带病参与载客运输。 7.交警部门针对“五小”车辆的治理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几年来,我市交警部门陆续开展多次“五小”车辆专项整治活动,也暂扣和销毁了各种手续不齐的“五小”车辆。但是由于自身法律、行政手段比较薄弱及历史上形成的各种原因,整治活动均无法取得长效,甚至在一些时期还出现反弹,形成总量有增无减的恶性循环局面。此外,基层交警大队、中队均设置在国道、省道,对农村道路实行的是“周巡制”的管理模式,由于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交警警力紧张,覆盖面不够,无力也无法有效查控农村道路的交通违法现象。 8. 交警部门针对“五小”车辆治理难度大 交警部门通过对“五小”车辆的治理,深感难度较大。在路面执勤执法过程中,摩托车、农用车冲卡不接受检查的情况十分普遍,交警部门担心在追查这些车辆时,会因为驾驶人的慌张导致车速过快而出现意外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一般不去追查。这样一来,致使这些目无国法的“五小”车辆驾驶人感觉交警查车时只要车速快、胆子大就能逃脱。长此以来就这样恶性循环,不但给交通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给其他围观群众也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交警深入农村检查时,被群众围攻或查扣车辆的车主家属连哭带闹阻碍正常执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总之,在执法过程中,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对“五小”车辆的治理的难度。 三、“五小”车辆交通事故频发现状的基本对策 针对我市“五小”车辆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如何化解农村群众出行难和交通安全的矛盾?对此应该针对现状进行调查并积极做出应对措施。 9.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改变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单纯是交警部门份内工作的观念,要按照《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履行职责,改变交警一家唱“独角戏”的局面,真正让群众接受全方位的交通安全教育,使群众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达到免遭伤害的目的,促进整个社会的平安和谐建设。 10.要采取措施,堵疏结合 只堵不疏,农村群众出行难,生产生活必定受到影响。从目前我市农村实际,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可以引导群众发展微型汽车,双排座小汽车、小型客车,而前提是通过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费,扶持从事乡镇到行政村的运输,以此替代农用车。同时,解除一些摩托车不予上牌的禁令,通过报牌,准予上路行驶,淘汰那些无牌无证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车辆,降低农村道路的交通违法率。对自觉要求报废的,政府在经济上政策上给予优惠,对上牌的车辆保险,进行定期检验等规范化管理,消除后患。 11.加快对农村道路的建设,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 当地政府应对农村道路进行整修,尽早开通班车线路,对通过改造可以验收的道路由政府交通部门、沿线村庄共同配合,抓紧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的建设,早日通过验收,实现早日通行客车,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交通出行问题。 12.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综合治理交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交通管理同样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交警部门要依法对违法行业严管严处,特别是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非客运车辆载客和客运车辆严重超载滥载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保持高压严管状态;同时对拼装车、报废车、改装车要从严查扣,强制解体,从源头上消除隐患。政府法制部门也应当将交通安全法律结合普法教育一并部署,一并验收。交通、公路部门对道路通行条件及时检查,对危险路段应及时改造,设置标志。工商部门对销售国家产品目录没有或禁止的机动车辆,坚决查封扣押,防止不合格机动车流散到社会,埋下安全隐患。工商部门还应对非法改装、拼装企业坚决予以取缔,教育部门将教育安全知识融入思想品德或法律知识,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律规范,劝导家人遵守交通法律。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在市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对农村“五小”车辆时行整顿和引导,净化交通环境,转变目前我市农村“五小”车辆管理失控现状,确保农村群众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