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区域打防控网络速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因属于中央苏区,有着历史性的大区域地缘关系,基础良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三个边界所在的*、*、*辖下三十多个县级区域的相互交往已日渐频繁。随着*市提出“对接长珠闽,实现大跨越”的进一步实现,*之间的人、财、物流动量增速极快。然而,交通的发达,车流的增多,摆在*交警面前的是“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逐年上升,侦破率极为不理想”,这样就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害极大,严重阻碍着地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许多侥幸逃脱惩罚的逃逸者,视这个边界为“三不管”之地,成为他们洗刷罪名得浴场。近年来,受目前逃逸案件侦破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各县(市)侦破率在50%以下的上八成以上。如何使交通肇事逃逸案查缉工作纳入良性循环轨道,提高破案率,是摆在*各级交警部门领导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得交通管理基础工作实践,纵观历史与现实,提出“建立大区域打防控网络,速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构想,以县(市)为区域打防控网络基础单位,建立完善*、*、*跨区域,统一调配,多方团结协作综合信息共享的大区域社会整体联动格局,有效快速侦破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下面笔者就构想提出三大思路参考,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构筑区域打击网络,震慑肇事逃逸人员
肇事逃逸案件的特点是:时间性强、机动性大,肇事人一般都以极快的速度逃离现场,毁灭证据,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应组织专门的事故处理专业队伍,构筑区域打击网络:一方面加强县级区域内各警种的协作,有效打击肇事逃逸;另一方面加强区域间的交警配合,快速打击、震慑肇事逃逸人员。
(一)组建专业的逃逸事故侦查队伍。首要核心因素必须要培训出一支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通的专业侦查队伍,建立规范的值班备勤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追逃预案,掌握专业的侦查策略。只有依靠这样的队伍才可以落实快速反应出击、细致有效勘查、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实施周密有序的侦查方案。实践证明,有许多未破或未及时破获的逃逸事故,与侦查人员缺乏责任感、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有很大关系。由于主观上的原因,造成客观上丧失可以捕捉到的信息,错失破案良机,造成积案。
(二)加强区域内各警种的协作,有效打击肇事逃逸者。逃逸事故发生后,交警要在本县(市)区域范围内加强与刑警、治安警的联系,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刑警勘查现场痕迹的优势和治安警熟悉社情的优势,整合人力、设备、技术资源,发挥整体合力作用,形成有效打击。2008年1月15日 ,春节将至,*市辖区国道上发生一起死亡事故逃逸案。案发一天后才接到死者家属报案,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经事故处理中队民警仔细勘查,初步认定肇事人是拥有太子款摩托的装修工人,后借助治安警社情熟悉的优势,三天后便锁定肇事车主赖某并抓捕归案,并供出肇事人邱某,但肇事人邱某是一个不懂哑语的哑巴,以致无法深入取证工作,后在刑侦痕检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下,通过痕迹鉴定锁定了肇事车与死者有接触痕迹,最终认定车主将车交无证人肇事后逃逸的基本事实,狠狠打击了肇事人的嚣张气焰。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在专业民警细致勘查的基础上,与治安、刑侦紧密协作速破肇事逃逸案的可行性。
(三)加强区域间交警的配合,快速打击肇事逃逸。在区域间一方面,我们可以将三省三市的警力布置点绘成一张地图,相互通报卡点联系电话,一旦发生逃逸事故,接到及时报案的处警民警可以通过指挥中心或自行与区域外相关交警卡点联系设卡,接报交警卡点必要时可以在本区域网络内邀请其他公安卡点一同协助设卡拦截,快速形成一张打击逃逸事故的天罗地网。另一方面,没有及时报警的肇事逃逸案件,在事故处理民警详细规范勘查现场后,向肇事车的可能所属区域交警发出协查函,实行“电话电传协查协办”制度,在各自区域防范网络内协助排查。对区域外的重点嫌疑地区,案发地办案民警出差和嫌疑车辖区交警通力协作,在嫌疑车辖区内借助辖区防范网络,在协作区交警、刑警、治安警的全力协作下,按区域内网络规范摸排,及早锁定嫌疑车(人),快速破案。 2011年 2月13日在319国道*市黄柏乡路段发生一起死亡事故逃逸案,肇事大货车与一轿车和电动车相撞后逃逸,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在很快确定了肇事车后,获悉肇事大货车已逃入福建境内,在江西、福建两省交警总队指挥中心的协调调度下,历经72小时,终于在警方的监控视线内,肇事人从福建再次逃窜回江西后人车分离后,江西九江交警协助缉获肇事车、公安分局协助缉获肇事人,成功告破此案,为跨省、跨警种合作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
二、完善区域内防范网络,快梳肇事逃逸人(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侦破逃逸事故也是如此,要想提高逃逸事故侦破率或快速侦破逃逸事故,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扎实的县级区域防范网络,一旦发生事故,就可以结合案情,借助防范网络,尽早获取破案线索,快速梳理出肇事逃逸人(车)。一般来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区域内防范网络。
(一)建立规范、齐全的交通管理基础台帐。各辖区交警大队要在有序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交通秩序的基础上,以乡镇、村为基本单位,由辖区交警中队借助乡(镇)交通协管员完善基层基础数据摸排,对辖区内车辆(客运车辆、校车、危化品车另列)驾驶员(客运驾驶人、有特殊嗜好的驾驶员单列),要了如指掌,形成台帐,同时,对一时整改难以到位的黑车、黑驾驶人也要建立相应台帐。
(二)形成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侦破、追逃工作仅靠公安交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依靠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把专业工作和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在交警部门的警力、装备、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肇事逃逸者很容易逃出警方的视线,但却很难逃出群众的眼睛,只有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才能提高逃逸事故案件的侦破率。一是依靠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布简要案情、肇事嫌疑人、肇事嫌疑车的特征,悬赏奖励提供有价值线索的举报人,二是重点走访、请教有专业技术的修理工,配件经销商和相关的专业人员为我们提供专业的痕迹鉴定、物证比对等结论,及时反馈涉嫌肇事逃逸的车辆的修理情况;三是发动群众,就是发动与案件有一定关系的特定群众(尤其是与交通事故受害人有亲情关系的群众),充分利用这些社会力量,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协助查缉肇事逃逸车(人),可以扩大调查范围,加快事故调查进度、增强侦破力量,提高破案率。
(三)建立完善的道路监控网络。实践证明,在没有破获的逃逸案件中,大部分都与无监控有一定关系。我们可以借天网工程建设的东风,在主要的十字路口、国(省)道和高速公路收费站、县界交接点设置监控设备:一方面可以查处、控制交通违法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可以为侦查逃逸事故提供信息,让侦破过程少走弯路,争取了破案时间。
(四)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建立可查询的车辆配件光电图象数据库。在现实中的逃逸事故,现场车辆碎片如果最终连车型都确定不了,破案就更谈不上了。对此建议三省三市的交管门聘请专家设计电脑程序,像派出所普查人口一样,由路面执勤民警把机动车,按车灯罩、后视镜、保险杠、漆片、轮胎花纹的图像、标志文字、特征录入电脑,充分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库存储、分析、检索功能,三市数据互通有无、互为补充、供共同查询,一旦发生逃逸事故、现场民警就可以把现场勘查的相关物证信息输入电脑查询。迅速比对确定肇事车型,再借助基础台帐梳理肇事车(人)。
三、严把区域阵地控制网络,尽早发现肇事逃逸人。
逃逸事故发生后,逃逸车和人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受伤,必然会逃跑到修理厂、医疗机构修车、治伤,这就提示我们必须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国道收费站、修理行业、配件商店、医疗机构的阵地控制,把他们一并纳入交警查缉逃逸事故的特种行业管理,尽早发现肇事逃逸人。
(一)与国(省)道和高速公路收费站协作,及时发现肇事车。交通肇事案发后,肇事车经过收费站时还有新鲜痕迹,但往往是肇事车遮挡号牌,办案民警调查收费站录像时则因为图像模糊、难辨真伪、造成破案流产。对此,现实中我们可以聘请收费站收费员为交通协管员,并定时组织他们培训,每次收费前结合实际,观察车头周边是否有明显新鲜碰撞痕,如发现新鲜痕迹或有意遮挡车牌号码应及时盘问并记下车号,如有异常需时通报交警部门。必要时可把收费站纳入整个公安系统的阵地控制,防范打击各类犯罪行为。
(二)与医疗机构协作,及时锁定肇事人。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肇事人把伤员送到医院后离院逃跑;二是肇事人谎称其他情节来处理外伤。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加大对医疗部门的联系,对大小医院、诊所的急诊医生、外科医生(或个体医生)进行简单培训或做好宣传工作,要求送伤员救助的要问清楚姓名、记清车号(特别是伤员昏迷,随行人员不多时),另外本人对外伤需治疗的一定要搞清姓名、联系电话并记录在案,为日后可能的公安交警调查提供信息。此项工作虽繁琐又费工费时,但工作能做到家的话,对侦破肇事逃逸案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与交通主管部门配合,监管车辆修理行业。实践证明,很多肇事车(特别是摩托车)肇事逃逸后都是在修理厂暗中修复。有些修理人员明知车有“鬼”,在金钱面前,佯装作不知,帮助逃逸者毁灭、掩盖证据。针对这些,我们交警部门可以联合交通、公安部门,打击取缔无资质的黑修理厂,对有资质的修理厂要建立修理报修机制,对有明显碰撞痕迹的机动车辆无交警签署意见的不准修复。
(四)与工商部门配合,监管配件销售行业。一方面要打击经营无注册商标的产品,为我们配件信息、计算机数据库的规范操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求所有配件销售建立查询报单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所有配件须附销售清单,特别是车灯罩总成、保险杠、后视镜等交通事故易损部位。
在侦查逃逸事故的打防控网络中,各县(市)的防范和控制网络是基础,打击网络是手段,是关键。相信在粤、闽、赣(*、*、*)*公安机关的紧密协作下,各自积极营造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社会整体联动格局,互通有无,形成大区域性的联防、联控、联打机制,使得交通肇事逃逸者无处可逃,为人民群众构筑一个和谐、平安的交通环境。使一个“三不管”的地界,变成肇事逃逸者的毁灭之地,最终让这大区域成为交通参与者的平安通行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