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论公安指挥中心的社会作用

    时间:2012年01月1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安机关为更有效地履行职责,各级公安机关相继诞生了一个年轻的工作部门——指挥中心。经过十年左右的实践,各级公安指挥中心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和桥梁,成为公安工作和公安机关快速反应的龙头。可以肯定,公安指挥中心在未来公安工作、社会联动、政府应急工作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指挥协调作用。

        回顾公安指挥中心的发展经历,可以大体分为认识探索、实践尝试、规范发展三个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稳定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和新的治安问题以及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的各种思潮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事件是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的高潮。公安机关如何完成维护稳定这一神圣使命?是当时警方自上而下思考的问题。面对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如何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谁来协调多警种联合行动?就是这样简单的两个问题,警方内部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应当有一个指挥中心来完成上述两项任务。这应该是建设公安指挥中心最初的动因。然而当时的思考还没有脱离公安值班室和刑侦调度室的框框,还没有形成现在意义上的指挥中心。在这样一个认识探索阶段,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是只有成立指挥中心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二是应当赋予指挥中心更多的指挥、调度、协调权力。

        ****年下半年,公安部在全国推广漳州“***”的经验。以此为契机,各级公安机关在建设“***”报警服务台过程中赋予指挥中心更多的职能,公安指挥中心相继开始实质运行。除接处警工作外,还拥有直接指挥权、先期处置权、装备调用权、通报协调权、检查督导权等。后期又明确规定,公安信息报送统一归口指挥中心。公安机关“***”报警服务台的普遍开通和公安机关向社会的承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报警服务台深入人心,以公民求助为代表的大量报警,远远超出了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为满足社会需求,**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社会服务联动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自来水、煤气、供热、供电、城管、物业、卫生、民政、环保、工商、劳动、技术监督、物价、交通等部门都要参加“***”社会联动。至此,以“***”为龙头的社会联动体系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社会联动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尽管这一时期各地公安指挥中心的职责范围、机构设置存在一些差异,但主要的基本的职能是相同的。公安指挥中心在十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完善,走向成熟和规范化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

        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为新世纪新时期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就公安指挥中心建设而言,为实现信息共享、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年公安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县市公安机关***、***、*** “三台合一”工作的通知》。****年底,*省县市级公安指挥中心全部实现“***”、“***”、“***”“三台合一”。目前正在进行地市级公安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建设。从长远发展看,“***”取代“***”“***”等特服号是现实和可能的,这样就更加方便快捷。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内容的“三基”建设为契机,着力抓好指挥中心的“三基”建设,实现公安指挥中心功能和社会作用的最大化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最近,公安部制定了《省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工作规范(试行)》、《地级(含)以上城市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工作规范(试行)》、《县市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工作规范(试行)》。我们有理由认为,公安指挥中心实行“三台合一”建设,标志着公安指挥中心建设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确保公安机关拥有并保持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基本思想;“三台合一”的集约式发展设计;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扁平化勤务指挥体系的模式;树立指挥中心权威、发挥指挥中心在警务活动、社会联动和应急处突中龙头作用的思路,构成了当代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

        在公安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公安理论,必将促进公安工作更好发展。随着公安指挥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其功能和社会作用将更加全面地显现出来。

        ——服务是警务活动的宗旨

        公安指挥中心的指挥员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这是作为指挥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指挥中心是一个综合服务部门,对内服务公安工作,对外服务社会,每时每刻都在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指挥中心的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挥中心是公安机关警务活动指挥、调度、协调的平台,是情报信息交流中心,是纵向横向联系和领导日常决策指挥的平台。从这一意义上讲,指挥中心的一切工作要服务全局中心工作,服务各职能部门,服务全体民警,服务上级领导机关。二是指挥中心的接处警和社会联动工作,凸显公安指挥中心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特点。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的前提下,履行职责、发挥职能,必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龙头”说 彰显期待与厚爱

        社会联动伊始,有说法叫做“以***为龙头的社会联动体系”。近年来又有一种说法叫做,发挥“指挥中心在公安工作中的龙头作用”。我理解,“龙头”的说法有以下涵义,一是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及警方内部对指挥中心的心理定位和建设思路趋于一致;二是人们对指挥中心过去在公安工作、社会联动、应急处突中实际作用的肯定;三是人们对公安指挥中心实际作用的心里设计与美好期待的一种延续。

        ——“常规指挥”与“特殊指挥”

        公安指挥中心的指挥功能主要体现在日常接处警和应急处突两个方面。这里,笔者把日常接处警及非紧急警务的指挥工作叫做“常规指挥”,把应急处突等紧急警务的指挥叫做“特殊指挥”。所谓常规指挥,就是按照公安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常识,按照各地实际制定的既定规则、惯例、约定行使指挥权的指挥行为。常规指挥通常不需要事前向上级请示,由指挥员直接下达出警指令,突出“快”字,满足承诺。赋予指挥中心更多的常规指挥权,健全科学流畅的办公程序,可以把领导者从无休止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让领导者有更多的时间抓大事谋发展。所谓特殊指挥,是指警情超出常规,超出既定规则,即使启动预案尚有不明确因素,需要由领导或上级决策的指挥行为。对大量情报信息认真细致的研判是特殊指挥的前提,是“精确指导、精确打击”的前提。在实施特殊指挥过程中,实施常规指挥是必然的,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警情主导勤务,情报信息先行、快速反应制胜

        情报信息工作是一项让领导者决策者耳聪目明的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讲,公安机关作为专门机关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的情报部门。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实现警情主导警务,敌情、社情、政情主导政务,应该成为新时期政务、警务工作的首要环节。近年来,上级公安机关一再强调,努力获取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的情报信息,做到敌动我知,未动先知。尽管要求与现实还有差距,但足以说明我们的领导者决策者对情报信息重要作用的认识是比较充分的。把指挥中心作为情报信息交流的平台,实行信息共享,这只是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而要公安指挥中心拥有大量的情报信息,必须下大气力要求全体民警提高情报信息意识,强化养成教育,实行全警参与,人人有责。在切实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必须消除部门壁垒,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公安机关要拥有并保持快速反应能力,首先要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质,以情报信息为先导,同时必须以科技和现代装备做支撑。在出警调度上,继续强化就地就近,一步到位的原则,同时尽可能要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纵短横宽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快速反应是公安机关永恒的话题。 

        ——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从公安指挥中心工作性质看,指挥中心是公安机关直接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从社会生活的特殊角度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实践者,是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特殊的结合点,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第一道防线。

        ——应对突发事件 、处置社会危机的“龙头”

        任何社会都有发生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的可能。在我国,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有些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如自然灾害,还有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以及由国内外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引发的冲突、渗透、颠覆、破坏、恐怖事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防范。当然,我们扎实有效地做好各方面的防控工作,就能把灾害和危机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扎实做好应急工作。近年来,政府成立的应急办,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公安机关是国家具有武装性质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使命。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社会危机,人民警察是主力军,这是勿庸置疑的。指挥中心是公安工作的龙头,公安机关又是各级政府处突应急工作的龙头,鉴于公安机关的特殊使命,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安工作建设与发展的投入。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进行的“三基”建设,目的就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警察素质,加快装备保障建设,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在未来的应急工作中,多警种、跨部门、跨地区、上下协调的联动行为是不可缺少的。

        ——打防管控  有的放矢

        打、防、管、控囊括了公安机关的工作,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手段,公安机关服务社会的职能蕴涵在其中的各个环节。那么如何使打防管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发挥最大效能呢?这就需要占有情报信息资源的各级公安指挥中心提供指导。各级公安指挥中心通过汇总、研判情报信息,进而对公安机关一线打防管控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应该是指挥中心职能作用的应有之意。如通过***报警服务台,我们可以了解掌握当前治安状况,以及锋芒性犯罪季节性犯罪等犯罪特点,亦可从中研究社情民意,这是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工作的重要依据。

        ——地市级公安指挥中心具有特殊作用

        在我国公安体制架构中,地市级公安机关有其特殊的地位,是唯一以实战与指导并重的公安机关。在信息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公安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过去那种“一村一户”式的工作方法已远远适应不了现实斗争的需要。区域间警方合作,多警种联合行动,甚至更大范围的协同作战已经有过实践。因此,区域合作,警种联动在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指挥员头脑中应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为更好发挥参谋智囊作用,地市级公安指挥中心指挥员必须视野开阔,有大局观,熟悉掌握辖区的各类信息,能够有效发挥区域联动的中枢神经作用。

        ——“大”与“小”的关系

        “龙头”作用也好,“牵动”作用也好,指挥中心毕竟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公安机关又是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这里所说的“大”与“小”是指各地赋予公安指挥中心职能的不同,“小”是指相对单纯的公安业务,所说的“大”是指在做好公安基本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参与政府工作,或以政府角度开展工作或代表政府实施指挥协调。只有出色地做好“小”,才有充实而完满的“大”。“小”是“大”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大”是“小”的应有之意和必然结果。从实际情况看,各地的情况也稍有差别,主要取决于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如有的地方撤销公安指挥中心取而代之的是某某市公安局应急联动中心,下设指挥调度科、情报信息科、综合保障科、机要科等。已经感觉到,公安指挥中心有明显朝“大”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这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是党委政府重视和加强公安工作的表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安机关不能因为指挥中心是公安机关新兴的重要部门,是“龙头”,因而什么职能都往上挂,一定要防止“大而肿”“大而慢”的问题。我们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确保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健康发展。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给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牢记“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政治、社会责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把公安指挥中心建设成辅助决策的智囊、快速反应的龙头、指挥调度的枢纽、情报信息的中心、应急处突的神经、服务群众的窗口。让以指挥中心为代表的新时期公安工作为维护和促进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论公安机关校园安全管理之对策
  • 下一篇:深入推进干警执法业绩档案建设的实效分析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