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搞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亿万农民的迫切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村干部是关键,然而,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干群关系,带来了不安定,导致了不和谐。作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本最直接的有效途径。
预防农村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检察机关开展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质上就是为了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也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号文件”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的重要体现。 从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看,搞好农村基层职务犯罪预防,是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干部是国家庞大机器中的“末梢神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在带领群众奔小康致富的过程中既责任重大,自身又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政意识、法制观念从整体上看相对较弱,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较差,在种种诱惑面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足落水;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干部承担着人财物的管理职能,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如果教育管理制约监督措施“缺位”,也很容易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做到常教育,严要求,勤管理,强监督,不仅是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永恒主题。 从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情况看,搞好农村职务犯罪预防更具有紧迫性。据统计:自****年以来,我院共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人,涉案金额近**万元。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也成了我县涉农举报的热点,职务犯罪形势不容乐观,从检察机关受理的举报情况看,****年至****年,我院共受理各类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件,其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举报的线索就有**件,共立案查处**件。 从农村职务犯罪特点看:一是数量多。如****年以来,检察机关受理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举报,占受理总数的**%,立案查处**起,占立案总数的**%;二是涉及村干部多,串案窝案突出。举报案件绝大多数反映村级领导及会计腐败问题,往往是办一案,带一串,挖一窝。三是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多。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扶贫救灾、粮食直补;对国家支农资金不及时发放或非法截留、挪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全部入帐,不定期公布帐目等;四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占一定比例,社会危害性大。有句话说基层干部的腐败,是最具有离心力的腐败。村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农民,农民看党的形象、评价党风,更多的是以身边乡村干部为视角。村干部职务犯罪往往触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容易激起民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若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矛盾激化,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从农村职务犯罪预防的现状看,目前存在着盲点和薄弱环节,工作亟需强化。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重条轻块、重上轻下、重机关轻基层的倾向,未能真正摆上议事日程,从而影响了预防工作力度和深度;二是预防部门工作重心还没有下移,调研不多,参谋不够,措施也不力,成效不明显。如经常看到的一些预防调研文章针对行业、部门的较多,对犯罪的特点、原因分析的很透彻,预防措施也很具体。但针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所写的调研文章却很少,即使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也很难落到实处;三是预防氛围还没有形成,宣传发动做得不够广泛,人财物投入不多,有效的预防机制还未建立到位。 严厉查处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涉农案件是履行检察预防职能的重要途径 检察机关要把涉农案件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切实加强打击力度,因为打击是特殊的预防手段。实际证明打击涉农犯罪是检察机关开展农村法制建设的龙头,只有把这一项工作做出成效来,方能促进农村发展,保证农民增收,保障农村稳定。 严厉查处涉农黑恶势力犯罪,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打击农村地区性的黑恶势力以及乡霸、村霸、市霸,深挖农村黑恶势力保护伞,在批捕、起诉环节上体现从重从快方针,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奠定基础。同时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农村因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努力营造邻里互谅互让、家庭和睦相处的和谐氛。 严厉查处坑农害农的犯罪活动,努力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大查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坑农、害农案件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监督立案严厉打击。检察机关预防部门要加强对发案原因、特点、规律等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向农村党委建言献策,为基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以减少坑农害农案件发生,努力维护农村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严厉查处发生在农村的职务犯罪案件,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一是重点查处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各级政府扶持农业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案件;二是发生在农村土地承包征用、拆迁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三是失职渎职导致农民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件;四是查办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剥夺农民选举权利等影响农民正常行使选举权利的破坏选举案件,确保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康发展。 送法进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履行检察预防职能的主要途径农村干部的廉洁问题,是近年来农民群众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农村预防工作的关键是扩大宣传和强化教育,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才能使广大农村干部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作为检察机关就要配合乡镇突出以法制宣传为主线,采取多种载体进行宣传教育,使农村形成拒腐倡廉的社会氛围和高压态势。 建立预防工作组织,健全预防工作机制。首先,检察机关应与农村党委政府达成预防共识,共同围绕制定农村预防目标,建立一套联系紧密、运转高效、反馈灵敏的预警监督体系。如预防活动实施计划、联席会议制度等,构筑一道党委领导、多方参与、依靠群众、全面高效的预防网络。其次,检察机关与乡镇党委联合成立预防工作指导小组,由双方领导任正副组长,乡镇下属单位、各行政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各自担起预防工作组织领导责任。第三,检察机关负责预防工作的业务指导,乡镇党委负责预防工作的具体实施,乡镇下属单位及各行政村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形成检察机关联系乡镇、乡镇干部联系片、村干部包村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预防的良性工作机制。 采取多种载体,强化农村职务犯罪的预防宣传。为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检察机关应针对农村的不同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预防宣传。以农村基层干部为对象,宣传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宣传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成果。以农民群众为对象,宣传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以及举报、申诉的方法等。从农村政策、涉农法律法规等农村干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面入手,使他们学会依法办事,减少不安定因素。为广泛开展预防宣传,拓展宣传的覆盖面,检察机关可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预防宣传教育。如检察机关定期接待日,在农村集市设摊咨询,展出宣传图板,播放预防警示片,编印以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典型案例为主、农村广大群众渴望了解的基本法律知识为内容的《预防手册》分发到农村干部和群众手中。通过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营造起风清政廉的社会氛围。 加强学习培训,开展经常性的专题教育。农村干部是党建设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和实施者,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工作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考验,一部分农村干部在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开展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地开发利用和财经管理等方面的活动,使广大村干部扩大知识面、通晓社情民意,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检察机关应积极配合乡镇开展农村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等专题教育活动,如突出身边人、身边事以案释法教育,说明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和学法懂法的有益性。专题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可采取任前培训、定期培训和农闲整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筑牢农村稳定的法制环境。 完善农村权力规范机制是履行检察预防职能的必要途径。 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的实质是权力的异化,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为此开展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针对管理环节中容易发生和可能诱发职务犯罪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农村的“财权”是引发村民上访、干部争权、贪污腐败的症结,自然也是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突破口。检察机关应积极配合农村党委全面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切实做到“五个一”,即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财务制度。同时健全村级财务监督,村级财务支出票据在核销时必须经村书记、主任、经办人、村民理财小组组长四方会签缺一不可,否则乡镇财*服务中心不予报销。推行“四人会签”制度使涉及村级财务管理方面易发职务犯罪问题得到大幅度地减少。对离任村干部要实行财务审计,审计结果向党员群众公布,并作为村干部奖惩的主要依据。 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听证”制度。工程建设历来是职务犯罪的重灾区,农村基础建设也不例外。检察机关应积极协助乡镇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把工程项目的监管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在狠抓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引入“听证”制度,达到一定标的的项目由村民代表、评标专家、开标单位等听证会代表进行无记名测评,并当场公布评标结果,让村民真正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租出让达到确定的标的,均可采取以上“听证”制度操作,逐步实现乡村工程建设监督的专业化,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群众满意。 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为拓宽群众的参政议政渠道,扩大村务的知情与监督,增强群众的信任度,检察机关应协助乡镇推行民主决策和村务公开制度。对村重大事项做到村委会提方案、支部大会议方案、村民代表定方案、结果公示见方案的规范性。为了便于农民群众了解财务收支状况和重大事项执行情况的“收入数和支出数、专项经费数“三数”公开。对公益事业建设情况、涉及群众利益事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等内容细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进干群关系。同时,乡镇党委还要对村务公开情况进行督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开通报,推行村级组织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检察机关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不断寻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