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思想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事关部队战斗力的巩固提高和官兵个人的成长进步,意义重大。做好新形势下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注重在把握目标、形成合力、提高质量和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搞好“四个结合”。
一、“远近”结合,把握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目标
要牢牢把握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方向,需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大”与“小”的关系。经常性思想工作需要量做大量的一人一事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确小。但其基本目标又是帮助官兵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大问题,要对官兵服役期间的成长进步负责。因此,要在抓好点滴小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启发觉悟、培养成才。二是集中与经常的关系。针对某一阶段反映比较强烈的倾向性问题开展集中整顿,“下猛药”、“用重典”,不仅重要,而且有效。但经常性思想工作最大量、最经常、最基本的工作还是通过一点一滴的教育灌输,一人一事的启发引导,使官兵懂得“为谁当兵、怎样做人”等基本道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无数事例表明,大量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往往发生在个别人身上,必须从具体人、具体事入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把个别人的思想问题解决好了,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强根固本方能落到实处。
二、“内外”结合,形成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合力
思想工作必须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动群众,形成合力。一要坚持依靠骨干。思想工作骨干队伍是政工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以干部、党员、班长和士官为主体,吸收部分军政素质好、模范作用强、有一定活动能力的优秀士兵参加经的常性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坚持依靠他们影响和带动群众,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二要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官兵同地方人员联系日益密切,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一味强调“堵”而不重视“疏”,不仅会适得其反,而且容易引发问题。因此,必须注意“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善借“外”力,搞好军地协同。三要重视发挥家庭作用。要重视建立与官兵家庭及家乡政府的联系。一方面,及时将官兵家庭、家乡情况和亲人嘱托传递给官兵;另一方面,采取向地方积极介绍官兵在部队的成长进步、及时协商解决部队人员家庭实际困难等方式,努力形成部队、社会、家庭齐教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情理”结合,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质量
一是既要以情感人又要以理服人。融洽官兵感情,密切联系上下关系,既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其工作质量的基础。但“情”只解决一时的问题,治标而不治本,只有让官兵真正掌握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才能持久,也才能避免反复。二是既要循循善诱又要理直气壮。官兵思想觉悟、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认识事物和接受教育必然有快有慢,更多时候需要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方式搞好思想熏陶,多下“毛毛雨”。但必要时进行理直气壮、大张旗鼓的批评教育亦不可或缺,有时“当头棒喝”往往会起到“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的效果。三是既要讲人情味又要讲原则性。做思想工作应当作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但讲人情不能超出原则,凡事既要出于公心,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处置,富有感情。既要讲“小道理”又要说“大道理”。在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小道理”的同时,更要把革命理论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由事及理、寓理于事,把“大道理”讲实,使之贴近实际,生动可信。
四、“虚实”结合,增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实效
经常性思想工作最大量、最经常的是要解决官兵的思想问题,但仅靠空洞的说教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将立言与立行统一,“虚实”结合。一是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日常生活中官兵发生的问题,既有属于认识和意识方面的,也有因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难以处理的实际矛盾引起的。因此,必须贯彻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通盘考虑,统一解决。要注意防止工作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对官兵存在的各类思想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弄清是由于思想觉悟不高造成的,还是实际困难和矛盾引起的,进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二是既重“言传”,更重“身教”。思想工作的有效性不但取决于真理的力量,而且受制于人格的影响。官兵对思想工作者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一个教育者如果只说不做,就会在官兵中威信扫地,再好的道理也要打折扣。因此,必须实现说与做、言与行的辩证统一,既要说得好,更要干得实,在加强学习、锤炼语言、不断提高教育说理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表率意识,自觉做到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以良好的形象和扎实的工作影响和带动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