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转变专项活动的心得体会
发展离不开环境,良好的干部作风是一个地方首要的发展环境。作风好了,就会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强大声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想,这也是我市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目的之所在。专项活动开展近2个月来,我县各级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专项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既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止于这一年,止于这一项活动,必须要务实地、持久地常抓不懈。以往我们在开展作风建设活动,往往是要求干部自律的内容多,有针对性地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做法少,考评干部的作风主要通过组织考察和群众评议,一般是做出一个笼统地评价,很难量化细化和权衡比较,造成作风建设尽管一直在抓,但成效在有的单位部门表现得不稳定、不理想,时常会陷入“一抓就灵,一松就散”的怪圈。此次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要走出这种怪圈,只有在活动中不断总结作风建设经验,构建长效机制,把实践证明确有成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之路,才能切实巩固作风建设活动成果,不断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庸懒漂浮等固疾、难疾。
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除了要在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干部监管、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为民服务等方面建立健全机制外,我们还必须要更加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对干部作风的导向作用,靠正确的用人导向来引领良好的领导干部作风。“用一善人,足以导千万人从善。”用准一个干部,等于公开树立起一个标杆,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对政治风气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选准、用好了干部,就能够凝聚党心、鼓舞人心,优化风气;反之,选错、用错了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则会形成不良导向,涣散党心、挫伤民心,滋长不良风气。因此,选准、用好干部,是优化风气的关键环节,是建设良好作风的“引挚”,其对领导干部作风的导向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廉政为先,有助于形成廉洁奉公的风气。古人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廉洁问题也是目前群众最为关注、最为敏感的问题。因此,在选人用人上必须首先要把好廉政关,切实把廉洁从政的干部奉为楷模,视其能力委以重任,这样,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事事,先替党和国家的事业考虑,先替群众打算,形成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 二是坚持善待勤者,有助于形成勤勉务实的风气。提拔什么样的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老实人吃亏”。谁勤谁懒,广大干部群众看得最清,感受最深,常常以新提拔、任用的干部来看待干部任用标准。勤者进,懒者退,广大党员就会以勤者为榜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形成良好风尚。 三是坚持任人唯贤,有助于形成进取向上的风气。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理所当然地要坚持德才并重、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这就是说,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不论其出身如何,也不论其与领导的关系如何,有德有才者都可委以重任,无德无才者,即使有“背景”也拒之不用;德才优秀者虽与自己有矛盾也要举荐,德才平庸者虽与自己关系好也不随便“说话”,从而使德才兼备者可以大展才干,钻营者没有投机的土壤,使广大领导干部感觉到党组织的光明磊落,从而形成弘扬正气、学习先进、抑制歪风的良好氛围。 四是坚持择优选人,有助于形成开拓创新的风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需要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具有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勇创佳绩的精神状态和能力。因此,考察干部,既要看其潜在能力,更要看其新形势下的工作水平、工作作风,是大胆开拓、努力创新,还是因循守旧、止步不前;是积极探索、勇挑重担,还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只有建立这种优汰劣的任用机制,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理论和科学知识,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推进各项改革开放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