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项延伸”强力推进平安建设
*市法院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狠心造环境,推进新跨越”和上级法院提出的“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把握机遇,理清思路,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认真履行职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更好地为*市社会安定稳定、经济发展服务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年至今,法院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年,*人民法庭被评为“全省十佳法庭”;*市****年以来在全省*次社会治安满意率测评中,*次进入全省前**名,被省综治委通报表扬;****年*月被评为****-****年度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年*月**日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县、区、旗)荣誉。
延伸审判威效 力导以法促平安 首先,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市法院保持“严打”态势,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厉惩处制假、售假、传销等严重经济犯罪和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维护市场秩序,正确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和审前社会调查,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 其次,源头预防,减少社会矛盾。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损害赔偿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案件,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华龙二期征拆案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同时,着眼于预防社会矛盾,及时对各类案件可能导致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妥善化解风险,防止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再次,加强行政协调工作,提高行政首长出庭率,构建官民沟通的平台。依法审理涉及土地征收、城市规划等各类行政诉讼案件,依法受理审查征拆、征收社会抚养费等行政非诉案件,支持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 另外,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巩固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成效,加快清理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积案,积极推行执行“***”,分段集约执行,执行公开曝光、限制被执行人出境和限制高消费等方法,保障执行实效。加强与公安、银行、房产等部门联动,及时有效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对有履行条件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依法及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 延伸司法公信力 强化公平正义的社会渗透力 首先,以公开保公正,积极探索诉讼服务信息化新模式。*市法院采用传统诉讼服务与现代化网络系统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立案、审判、执行中引进现代科技手段来进一步促进审执公开,推行阳光审判、阳光执行,自觉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力促案件公正高效。 其次,以创新求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牢牢抓住“司法公信”主题,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领导下移、工作下移、责任下移、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通过发放“法官联群卡”,举办“法院开放日”,实行“联帮挂”制度,法律义工进社区,广泛听取民声民意,树立新时期法官务实为民、恪尽职守的先锋形象;搭建服务企业新平台,组建“法律保姆”服务队、青年法官先锋队,设立工业园区诉调对接服务中心,分别成立维护职工权益和台商权益合议庭,开展定时走访企业活动,及时了解企业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多层次、宽领域的司法需求,进一步保障和服务*市企业发展;扎实推进“一院一品”服务生态建设,确定了以“服务保障茶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为切入点,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在*镇、*乡设立生态服务巡回法庭,建立生态矛盾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为推进无讼生态小镇建设提供司法服务。 再次,以素质保公正,实现能力素质双提升。在干警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习詹红荔、吴一心同志的先进事迹,开展思想大讨论。推进实施“四送四帮”,即送政策、送法律,送信息、送服务,帮助推进经济发展、帮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帮助基层党组织增强战斗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加强对广大干警的思想教育和廉政纪律教育,牢固树立公正办案、执法如山的观念;开设法官大讲堂、道德大讲堂、“我是法院主人翁”主题演讲,采取面授教育、视频授课,院长带头上讲台,鼓励法官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认真研讨、相互影响,全面提升法官的整体素质。 另外,以监督促公正,确保正确裁决。高度重视人大的监督工作,全面落实向人大报告的制度,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法院检查,评议案件,旁听重大案件的开庭,听取人大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批评和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坚持纠、评、建并举,改进司法作风,健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及落实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实现审判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单一型向系统化的转变。 延伸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 有效化解和抑制社会矛盾 *市法院根据市委提出的“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平安*建设”的要求,主动把创建工作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之中,主动深入基层,加强非诉调解指导,提升社会的纠纷化解能力。 首先,发挥各项审判职能的作用,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的构建。通过巡回审判、多方联动、诉调对接等方式,就地解决群众纠纷,第一时间满足群众的司法诉求。 其次,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充分发挥*、*两个基层法庭以及人民陪审员的作用,组织广大法官特别是青年法官到茶区、林区、花区、厂区、矿区、景区、台商投资区、工业园区以及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地调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和联系,分析研判,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 再次,积极参与“平安和谐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的创建活动。结合“司法走转改”活动,开展“全院干警进农家安万户”以及“送法进农家,无讼促和谐”系列活动,确定工作试点,引导基层组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村规民约的内容,将农村财务、村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各项依法自治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延伸审判职能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市法院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接待来信来访,以案释法等复合性职能。 首先,加强司法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在案结事了上下功夫,参与组建“*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设立*市交通巡回法庭、市工业园区诉调服务中心及北片调处中心等,实现小纠纷就地化解,避免大量小纠纷进入司法程序,造成当事人的讼累。 其次,妥善化解涉法涉诉案件。坚持院长定期接待、专人日常接待与干警带案下访相结合的接访处访机制,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做到有人能调、有事能说、有章能循、有诉能回,努力解决涉法涉诉当事人的合法合理诉求,对信访矛盾及时掌控、化解疏导。 再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深化“六五”普法教育工作,认真做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开设首家网络宣传平台,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推行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通过发布法院工作,弘扬先进人物;开展以案释法以及重大案件庭审旁听等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