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在听民意解民忧中汲取教育实践活动发展源泉

    时间:2014年01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群众的满意程度是检验活动和一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把群众的意见作为我们的镜子,把百姓的期待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我们坚持开门搞教育实践活动,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走神”、不“散光”的重要保证。下面,笔者结合公安边防工作就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实现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谈几点看法。

        顺应民意把群众诉求作为把握工作的风向标

        一是倾听群众所思所想,以群众的要求为主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和服务对象之中,真心倾听民声、掌握民情,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维护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二是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以群众的满意为标准。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向群众问政问警,吸取意见建议,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尺,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准则,响应群众的呼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把工作作风亮出来,把日常工作晒出来,广泛收集、听取群众的建议意见,以正确的态度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改进自身不足,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以群众的期望为导向。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不仅需要组织推动,更要注重工作实效,创新工作方法,发挥群众工作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发官兵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边防服务群众的水平。要善于向地方学习“取经”,将好的经验做法吸收过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切实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习气。

        借助民力让人民力量成为推动工作的能量源

        一是广泛发动群众,强化基层基础。要深入辖区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去宣传、去动员、去激励广大民众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让群众欢迎我们;要深入群众,征求群众对我们边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建议,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领广大官兵一同下乡走访,向群众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边防部队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让群众知晓其应享受的权益,不断提高群众对边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充分信任群众,实现群策群力。要对群众常怀亲民之心、敬畏之情,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心头,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不能对群众的困难、需求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漠视群众、不作为、乱作为而自毁我们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是强化共建结对,凝聚民情民意。要牢牢依靠群众,请群众给我们提意见、找病根、出方子。把“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精神落到实处,使民警和百姓在其乐融融的活动氛围中共叙警民鱼水情深,凝聚民情民意,使人民力量成为源源不断的能量源泉。

        惠及民生将百姓利益作为衡量工作的比例尺

        一是要秉持正确观念,常思为民之责。全体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常怀感激之心、敬畏之心,牢记党的宗旨,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身上的职务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常思为民之责,常想为民之策。

        二是要保持谦虚谨慎,博采众人之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真心实意地向群众征求意见,从群众生动的实践中提炼经验,才能更好地改进工作方法,使边防工作契合驻地实情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三是要克服主观主义,善谋利民之策。克服那种“情况不明胆子大、关起门来想思路、脱离群众画蓝图”的主观主义。要深入辖区群众,真正听民声、察民情、交民友,主动融入他们的生产生活,才能为公安边防工作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四项延伸”强力推进平安建设
  • 下一篇:浅议短刑犯的“分管、分押、分教”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