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管理 >> 派 出 所 >> 浏览公安
  • 基层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4年04月0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贯彻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力量和源泉,是我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良传统。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派出所的警民关系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加强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谈几点浅见。

        一、当前基层派出所警民关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警民关系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或在某些问题上,警民关系仍然比较紧张,矛盾激化现象也时有发生,警民关系尚存在诸多危机和突出矛盾,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基层派出所公安管理的“缺位”降低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政治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一些人为了钱不择手段、铤而走险, 偷*漏*、制假造假、计算机网络犯罪、电信诈骗、信用卡犯罪等新型犯罪不断出现;爆炸、抢劫、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刑事犯罪总量处在高位运行。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人们不仅要求公安机关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还要求公安机关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期待优质、高效的服务。相比之下,公安机关在某些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二)基层派出所公安管理的“越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的信任。近些年,因城市拆迁、道路扩建、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土地征用等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极少数基层政府违规动用警力甚至使公安机关的实际任务超出法定职责,致使人民警察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导致民众把不满情绪转移到公安机关,造成警民关系的紧张。使得原本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也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三)新闻媒体宣传的“错位”丑化了警察的形象。某些非主流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不惜将公安机关的一些问题小题大做,夸大或歪曲报道。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宣传人民警察负面和阴暗面的东西偏多,有的甚至捕风捉影,脱离现实,而宣传英雄人物、正面事迹、弘扬正气的偏少,这无形中给公安机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基层派出所警民关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现实的警民关系不和谐现象多有发生,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公安民警的群众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警民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对群众感情问题,少数民警缺乏宗旨意识,对群众没有真实感情。有的民警只对支持公安工作的群众有感情,与群众有距离感,功利色彩比较严重。有的民警群众工作流于形式,思想不牢、脱离群众、管理主义等问题依然严重,走不下去、坐不下来、听不进去、收不上来。

        (二)公安机关工作方法相对滞后。少数公安机关管理方法依然陈旧,只知道收费、审批、处罚;群众办事程序繁琐,环节多、限制对,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办法不多;有的民警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突击性、运动式管理方式,热衷于搞专项行动,社会管理高成本低效率。

        (三)消极的社会风气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深刻变革、结构深度调整、利益深入调整、观念深刻变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向钱看、关系风依然存在,由于社会风气影响,群众与群众之间以及群众与民警之间相互不信任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人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往往先想到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来解决,这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

        (四)警民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民警与群众间缺乏有效沟通互动渠道,相互理解信任不足。公安机关对群众的期望值和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过高,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落成,大多数民警要求群众无条件配合公安工作,大部分群众要求民警有求必应,希望警察是万能的,没有得到相互的理解和尊重。

        三、加强基层派出所警民关系建设,用“五家立身”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生命之本、服务之本、胜利之本。历史无数次地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满不满意是衡量公安工作的唯一标准。公安工作能否取的成就,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程度。

        (一)要把群众当“家人”。要视群众为自己的亲人,真情服务群众,切实做到热心、细心、耐心、用心、诚心,打造和谐警民关系。一是把群众看亲。开展“假如我是一名办事群众”等换位思考活动,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倾听群众呼声,与他们打成一片,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把群众看大。通过调处小纠纷消民争、整治小隐患护民生、侦防小案件促民安、倒查小投诉护民权、开展小回访顺民意、整改小问题赢民心。三是把群众看重。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要把群众来信当“家书”。要处理好每一封群众来信,及时解决问题,在最短时间内给群众“回信”,切实让群众满意。一是从群众来信中读出信任。群众写信表达诉求,反映了他们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对民警的信任。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就是对群众最大的诚信,就能在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二是从群众来信中读出信息。透过群众来信这个窗口,了解社情民意,了解民警的作风,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是警民关系的晴雨表。三是从群众来信中读出信心。群众来信不仅仅是反映问题,而且表明态度、表达情感。来信提意见、做批评的,表明公安机关的工作有缺失,应当坚决而迅速地改正;来信给赞许、做表扬的,表明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应当信心百倍,再接再厉。

        (三)把群众诉求当“家事”。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求民警解好每一道难,从骨子里爱民,从行动上为民,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家的事情来办。一是以情感人。在群众工作中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开展民警体验生活等系列活动,让民警真正走进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二是以理服人。在执法、接待群众时对当事人讲法理、事理和情理,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说理执法达到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三是以法育人。主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利益纠纷,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开展送法律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四)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就是要求民警牢记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多办利民之事。一是打好根基。高度重视社区工作,保证社区民警下社区时间,充分发挥警务室作用,大力加强群众工作。二是选好干部。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广大民警干部是顶梁柱。坚持干部从基层出的理念,让群众工作突出的个人有位子、有票子、有面子,把群众工作作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必修课”。三是修好作风。群众工作好不好,作风就是风向标。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整改民警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各派出所加强自身管理,纪委督察部门加大督察检查力度,形成层层落实、掷地有声的强大执行力。

        (五)把群众眼中的“衙门”变“家门”。基层派出所处在联系群众的最前沿,要多做换位思考,突出服务职能,主动走出去,把群众请进来,多与群众沟通交流。一是做强服务主业。准确定位职能,建设服务型警队,寓管理于服务中,严格落实领导坐堂带班制度,确保群众困难能在第一时间解决。二是延伸服务触角。规范建设值班室、户政大厅等窗口单位,开辟绿色通道,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贴心服务;将办证、业务咨询等延伸至社区,充分利用警务室,建设校园警务室、医院警务室、企业警务室等,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群众需要的角落。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完善警民联系制度,公开民警联系方式,确保群众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民警;全面推行“亲情式”、“承诺式”、“预约式”服务,通过上门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等“四项承诺”,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办理时限,为群众提供更多方便。四是畅通沟通渠道。通过警民恳谈、法制讲座等形式同群众聊家长,宣传政策法规、防范知识等,通过志愿者、网友、群众进警营等一系列活动把群众请进来,主动向群众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建议。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利用窗口服务评价器、一警一评等载体,通过进社区听民声、行风评议等形式加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外部监督;纪委督察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内部督察,确保队伍“风清气正、高效工作、斗志高昂”。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加强派出所治安情报信息的几点思考(二)
  • 下一篇:建好基层派出所注重几个“抓什么”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