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基层公安民警的难与烦
最近,我看了一篇《人民日报》的报道,内容讲述的是基层公务员要面临的窘境,这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我们的基层公安民警。
今年,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有近35个专项行动,同时基层公安民警几乎要面对每一位人民群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公安机关警令政令能不能落地,往往取决于基层公安民警能否理顺“千条线”、顺利穿过“一根针”,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也正因为身处公安机关行政层级的“末梢”、为民服务的“前线”,维护稳定的“中坚”,基层公安民警们有着普遍的“难”和“烦”。
从县级公安机关党委来说,多提供宽广的发挥空间,是纾解基层公安民警难和烦的最好途径;对于基层公安民警自己,“生活上要知足,学习上要不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
曾有一位所长这样自我吐槽:“说我们是一方诸侯,恐怕是‘猪猴’吧。指导员是‘猪’,特别能吃窝囊;所长是‘猴’,局里一敲锣我们就得上场。”这话糙理不糙,基层公安民警“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对上,他们要承担硬任务,从维稳安全、打击犯罪、治安管理、基层基础、情报信息等等,一件都不能也不敢掉以轻心;对下,面对群众,工作同样不好做,既要约之以法,更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于是,“难”成了普遍的工作状态。
因为难,所以烦。一面是工作的压力,一面是冷嘲热讽;一面是飞涨的物价,一面是不高的工资;一面是攀援的渴望,一面是逼仄的升职空间……此外,还有基层公安民警喟叹,自己有时是上级机关的挡箭牌、群众发泄不满的出气筒,有时是突发事件的灭火器、危机公关的牺牲品。尤其是那些刚入此行的年轻人,飞扬的青春要面对琐碎的现实,机械的重复工作难免带来内心的徘徊,寂寞的坚守是对梦想的考量。“烦”有时成为他们的一种心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因为这样的难和烦,少数基层公安民警陷入价值迷思,甚至走上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的歧途。而个案又让一个群体在舆论场中被脸谱化,甚至被污名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给基层公安民警以理解而不是误解;以尊重而不是漠视。调动基层公安民警的积极性,他们才有动力为群众服好务;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才更有激情贡献才智。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多为他们提供宽广的发挥空间,这是纾解基层公安民警难和烦的最好途径。
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言的经。如果“俯下身来”比比下岗职工,比比农民工,比比帮扶对象,“我们就是幸运儿啦”!基层公安民警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社会。首先要做法制的带头兵,积极呼吁并推进社会的公正、公平与正义。即便现实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仍需摆正心态、胸怀梦想。基层公安民警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工作的分量、责任的力量。在为民做实事的过程中,面对民心的凝视、民声的激赏,自有艰难之外的欢愉与尊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