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安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近几年来,虽然建立公安宣传“大格局”已成共识,但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条件的限制下,其整体运行框架尚难以成型。
如何突破这一困局?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们将“集约化”模式引入到公安新闻宣传中来,也就是在对现有公安宣传资源(警力、装备配置及后勤保障等)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从转变意识、提升能力、提高效能入手,实现公安新闻宣传由单一化、松散化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转变,并在这种模式转变中尝到了一些“甜头”。总结起来,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盯住“大”新闻,实施密集宣传。每天对全局新近发生的事件、即将开展的活动进行收集整理,按新闻价值大小划分宣传等级。一旦认为某新闻“出炉”后可能引发受众广泛关注,立即执行“事先确定总体宣传思路、集中宣传骨干先期介入、邀请媒体记者全程参与”的集约化宣传模式,力求新闻宣传效果最大化。如,在今年年初,紧紧抓住我局成功破获系列砸汽车玻璃盗窃案、连破多起制假贩假大案以及自行研发十辆大型多功能警务车并派驻街头等多个有价值的新闻点,通过深度整合,组织撰写了《唐山公安机关确定三大着力点打击犯罪,提升群众安全感——“警察多了贼就少,见到公安就心安”》经验型新闻稿件,被《人民公安报》采用并头版头条全文刊发。
深挖“小”特色,打造精品稿件。公安新闻时时在发生、处处在发生,但并不是每条新闻都具备宣传价值,那种片面追求发稿数量、一事一新闻的零敲碎打式新闻宣传,不仅会占用大量宣传资源,而且还会造成受众审美疲劳。对此,我们对能上大报大台、能在要版位置刊发、能对社会舆论产生聚焦效应的精品稿件尤为关注,尝试把目光瞄向基层,对基层特色、亮点工作进行精雕细琢。如,当发现路南区福乐园派出所“女子警务室”具备全省首家特性后,立即安排两名宣传骨干下到警务室跟班作业,对其中蕴涵的新闻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向省级以上主流媒体积极沟通,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宣传效应。
推出“新”创意,丰富宣传载体。公安新闻宣传的“集约化”,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受众关注。为改变典型宣传“大而全”、正面宣传“一家说”的传统手法,策划推出了《警察视界》,用镜头对焦各警种、各战线的“草根”民警,通过一组组随警跟拍的新闻纪实照片,以报纸、网络为平台原汁原味地展示一线公安民警的执勤风采和敬业精神,做到用事实说话,让群众评说。此举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受众眼球,达到了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了解公安、理解公安的目的,并尝试将大量现场照片,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安微博对外进行发布。目前,向新媒体发力正成为我局公安宣传工作的一个主攻方向。
实践证明,对“公安新闻宣传引入‘集约化’模式”这一命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大胆尝试,可以统筹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政法工作特点,建立集中统一、反应灵敏、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有效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的传递和增加政法宣传工作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