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地区刚领证的新驾驶人上路危及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在农村一时买不起车的刚领证新驾驶人数量很多,有事“借车”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刚领驾驶证的“新”驾驶人凭着自己有“资格”对驾车感兴趣,见车手痒痒,一旦有机会“摸”到车就想过“车瘾”“练”手艺。如有事外出“借车”也相当普遍,由此而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触目惊心,令人担忧,已成为当前农村地区诱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新”隐患,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新的增长点。笔者现结合实际,试以农村地区新驾驶人“借车”上路危及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对策为题谈几点看法。
当前,在农村一时买不起车的刚领证新驾驶人数量很多,有事“借车”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刚领驾驶证的“新”驾驶人凭着自己有“资格”对驾车感兴趣,见车手痒痒,一旦有机会“摸”到车就想过“车瘾”“练”手艺。如有事外出“借车”也相当普遍,由此而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触目惊心,令人担忧,已成为当前农村地区诱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新”隐患,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新的增长点。笔者现结合实际,试以农村地区新驾驶人“借车”上路危及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对策为题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地区新驾驶人随意“摸车”的现状。
有证新驾驶人虽然取得了驾驶“资格”,有了准驾机动车的“资格”,但由于机动车不同于自行车、平板车、独轮车类使用方法简单,无师自通,而驾驶机动车就好似骑在“老虎”背上操作,稍不慎就出“事”。而相当多的新驾驶人长时间不练,不摸车,或驾驶经验太少,手脚配合生疏,加之独立操作时又没有教练提醒与帮助,一坐到驾驶室,手摸方向盘不免有点紧张,心发慌,使之遇到突发情况就手忙脚乱,极易酿成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随意“借”车上路。凡持有驾驶证的人,大都认为自己“会”开车了。现在不少的学生、农民纷纷奔赴驾校“拿”照,先拿照,后买车,几乎占持证驾驶人数量的半数以上,这些大都是“年轻化”的初领证新驾驶人,“燥动”的心理往往按捺不住车“瘾”,也有的虽然认为自己技术过“硬”确因“手头紧”一时又买不起车,有事图方便,或者摆“阔气”,便向亲友“借车”一“用”。谁知这些新驾驶员的“燥动”心理作祟“借”车的盲目性非常之大,危险性更大。
随意“偷”车上路。这种现象在90后的初领证的小年青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轻故意不给买车,更多的是家庭困难买不起车。可这些“小年青”的车瘾发了怎么办呢,有的背着父母“偷”开自家车,也有的“背着”亲友偷开朋友车。
随意“换”车上路。随着群众出行率的增多,长途行车,跨省市交流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领导”、“老板”外出一连开几个小时“累”了,随车的初领证“新手”在路上“换”车的问题也习以为常。熟不知“老手”换了可能还有点“把握”,“新手”换了“麻烦”可就大了。
二、农村地区新驾驶人随意“借车”上路的危害。
安全意识不强。在农村地区不少驾驶人由于考取驾证后长期疏于开车,不少交通法规逐渐淡忘。在上路行驶过程中,十字路口不减速、转向灯不回正等违法现象常见,严重干扰了路面正常行车秩序,给行人、车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判断不准。上路行驶经验的短缺,使得不少新驾驶人对车辆速度、车距等判断不准。不少“新”驾驶人在市区道路行驶时,对车速过于高估或低估,对行人的行走方向判断不准确;且对来车的车长、车距离及跟车距离产生错觉,判断的不准,造成自己车辆行驶方向的不确定,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经验不足。不少新领证驾驶人驾驶技能长期得不到训练,偶然一次的上路行车已有一定的危险性,到夜间则更是状况百出。不少缺乏经验的驾驶人夜晚行驶时,将路口红灯当成霓虹灯,或把停驶车辆的尾灯当成行驶车辆的尾灯,造成追尾事故;车头迎光、夜间远灯光、强光等也使“新手”驾驶人视觉难以适应,形成光线错觉,发生车辆相撞事故。
三、农村地区新驾驶人及随意“借车”上路危及交通安全的监管对策。
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有证无车新驾驶人肇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驾驶人安全意识不强、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基层交警可以根据新驾驶人群体的不同文化层次,采取“一窗、一卡、一信、一展板”四个一宣传方式。“一窗”就是在各乡镇、村组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编写成群众通俗易懂、易记的顺口溜进行宣传;“一卡”即是一张随身卡,将驾车必须注意的事项和交通安全法律基本常识印成随身小卡片发放到各家各户;“一信”即一封致初领证有证无车驾驶人的一封信,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及不遵守法规的危害性,以一封书信的形式印发给广大市民;“一展板”即一套交通安全宣传展板,根据群众文化层次不同的特点,围绕“保护生命,安全出行”这一主题,以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制作成宣传展板,到人口密集地段、社区进行巡回展。同时,应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三类新闻媒体,加强全社会对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营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氛围。
必须加强驾校技能培训。驾校培训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推进驾驶人素质教育是加强道路安全管理的最基础工作,是预防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的最有效途径。而教练员则是培养驾驶人的教师,是保证培训质量、提高驾驶人素质的最关键环节。因此基层交巡警部门要加强对驾校教练员的教学能力及学员驾驶技能的督查。教练员要充分认识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履行教练员的职责和义务,从驾驶员素质教育入手,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培养安全的驾驶员,承担起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责任;并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组织教学,因材施教,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施教,及时掌握和研究教学中学员的实际接受状况,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学员的驾驶技能。
必须加强路面管控。基层交警要根据路面情况及时调整警力部署,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入路面,充分利用测速仪、酒精测试仪和安全防护设施等执法装备,加强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大力开展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严惩违反交通法规的驾驶人;同时要精简机关警力,缓解基层警力不足现状,实行全警上路,进一步提高路面见警率,加强路面管控。按照“岗位跟着流量走,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对交通事故高发的路段、人车流量复杂的路口的警力进行合理的调整,切实做到路面警力不脱岗,路面状况不失控。
必须加强隐患排查。道路交通标志、标牌是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针对日益增多的有证无车“徒手”驾驶人,基层交巡警要不断完善、增加交通设施,使“徒手”驾驶人能全面了解行车时的路面状况。要对事故多发地段、“临坡临水临弯”地段以及人流密集地段进行排查摸底,增设交通设施指示牌及警示标牌,及时整改事故“黑点”路段,确保道路畅通;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对交通标志、标牌匮缺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调研,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同时充分发挥路况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收集危险路段的信息;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派出民警或协警深入危险路段指挥交通;碰上重大节假日、群众聚会等情况,派出民警维护交通秩序,加强路面指挥,疏导交通,确保人车安全畅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