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该如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顺民意、谋民利,就能得民心。近年来许多执法标兵的言行印证了这一点,60多年来公安机关走过的历程更印证了这一点。执法为民、一心爱民,不是一句空洞的表白,该怎样去应证,该怎样去落实?关键靠行动。务实的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在当前各地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今天,作为一名民警,我们该不该思考一点什么?
一、常常问一问:我们的执勤执法为什么得不到满意?
从大接访到大走访,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交通民警,亲眼目睹和体会到了上访百姓们的酸甜苦辣和悲苦冤怨。许多信访案件的缘由都是与少数民警在办案过程中,缺少严格、公正执法的诚信度,缺少满腔热忱、真心为民的情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感情缺乏、态度冷漠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冷硬横推”、工作失误麻痹了我们的思想,执法不严、办案不公遮挡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信于百姓、脱离了群众。近几年来,公安机关在规范执勤执法工作中付出了不懈地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从“三项教育”到“五条禁令”,从“执法为民”大讨论到“先进性教育”,从“大练兵”到“大接访”,从“两个专项”到“百城交警规范执勤执法示范”,每次教育活动,犹如一场场及时雨。这是一次次触及切身利益的警坛震动;这是一场场渗入灵魂深处的心灵洗礼!但就是在这样的“严警”措施的高压下,我们的工作中仍出现了一些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就我们内部来说,主要原因概括不外乎为“三个淡薄”:一是执法为民思想观念淡薄。由于民警在执勤执法中对待群众态度冷漠、工作不负责任,如一些民警执法为民思想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
极少数民警还存在特权思想;个别民警执勤执法还存在“乱作为”、“不作为”现象;二是法制观念淡薄。一些民警在纠正违法时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较为突出,个别民警存在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运用不熟练的问题,工作中往往凭经验办事,造成执勤执法出现偏差,引发群众信访。少数民警办案不负责任,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缺乏证据意识,证据收集马虎,现场勘查不细致,导致事故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争议。三是群众观念淡薄,执法不文明、不规范。个别路面执勤民警纠违方式简单,对违法当事人态度冷、横、硬,个别窗口服务民警向群众解答问题不热情,回答问题不清楚,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少数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有的工作作风萎靡疲塌,散漫拖拉引起群众不满。
二、常常找一找:我们的执法能力、服务水平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差多远?
曾记得历史上唐朝的一位皇帝称魏征为他的一面镜子,结果有“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盛况。今天,我们的队伍里也有了一面面镜子。任长霞,一个公安局长牺牲后,何以让一个60余万人口的登封市近20万人为她追悼送行,何以赢得如此高的荣誉,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她热爱人民,热爱公安工作,用她的一句话说:“这一辈子当个人民警察值!”情系群众,竭诚为民,回应了时代要求,人民的呼唤。因为她,乐于奉献、率先垂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敢想敢干。“要肩负起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信任。”任长霞同志以实践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她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她所做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件事,都是那样的难能可贵。任长霞以她对百姓无尽的爱,对党和人民事业无尽的忠诚,证明了这样一句朴素的话语: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心里装着百姓,才能竭尽全力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常常想一想:我们是否对待自己的服务对象做到了“真诚”?
对民真诚,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 交警队、派出所等基层所队,每天与老百姓打交道,我们的民警如果有耐心,
态度和气、办事公道,就能赢得民心;如果态度恶劣、冷硬横推,
就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就会给警徽蒙尘。因此,对待人民群众态度一定有要耐心,所要对群众能办的事情马上办,大小事情认真办,一切事情依法办。一要正确对待上访群众,不要嫌弃群众,不要认为群众上门是专门找岔子来的。群众当中绝大多数是非常老实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主动找上机关门来的。要坚定地相信群众当中的大多数是通情达理的。要注意耐心细致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据法律和政策进行必要的耐心的解释;凡是合理的要求和建议,经过努力又可以做到的,都要认真办理,认真答复。二要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事故处理部门对每个交通事故受害者,都采取事故处理满意程度问卷调查,并对重点对象实行定期回访。对不满意者要耐心重点做思想工作,要上门做解释、慰问、安抚工作,时刻掌握思想状态,及时化解上访苗头。对于对法律、法规有误解者,要澄清事实,耐心把有关政策、法规向他们讲清说明,教他们学会以法律认识事物,以法律调整心态。三要规范执勤执法。要在执勤执法中,认真做好法律法规的解释,耐心做好事实依据的解释,贴心做好危害后果的解释,耐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程序合法、必须告知到位、必须解答耐心、必须强化服务。做到上述三点,“真诚”是前提,不“真诚”善待群众,欺骗群众终究换不来群众的理解、原谅的。
四、常常思一思:我们是否真的带着“感情”在执勤执法?
做任何事情,感情是基础。有了感情,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办法有了,态度好了,服务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时代到了今天,我们讲思想观念的更新,讲执法观念的转变,首先要解决的是感情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感情问题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有了对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感情,许多办法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可以克服;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感情,许多措施都想不出来,即使想出来了,也只是贴在墙、挂在嘴上,不会落实下去。
这里就拿我们交警的窗口单位来说吧。凭心而论,我们的窗口民警在自己的岗位上确确实实做了许多,每时每刻都在奉献着自己,总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也许,你从未在窗口岗位工作过,你真的体会不出窗口民警的那份艰辛,那份责任!他们每天与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安民警的形象,责任何其大!他们每天面对繁琐的业务,忙于办理,忙于解释,受的委屈何其多!窗口民警正在凭着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对群众的一份感情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正视当前我们队伍中的问题与不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来一次执法观念上的革命,在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中牢固树立起“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并在制定政策、具体执法和管理中贯穿始终。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更是公安执法现实的要求。
五、常常看一看:我们是否在任何时候都能抓住了“民心”?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对于我们这支百万之众的公安队伍来说,民心同样是如此重要。
*年,一个英雄默默地向我们走来。*的名字,萦绕于我们耳畔不绝;*的故事,叩响我们紧闭的心扉。他用质朴的一生,无言地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普通的基层交警,在不经意间,撼动了大江南北,撼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谭东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胡锦涛、李长春、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谭东的事迹伴随着春风,传遍了中国大地,传遍了塞上凤城,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进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谭东那深切的为民情怀,指引着我们生者对自己不停的反思和追问。
“只要我们有心。”是的,只要我们对工作有心,对人民群众有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好,人民就会满意。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舍生忘死的公安民警不是天天有,时时见,人民群众关注的还是在平凡岗位上从事平凡工作的平凡民警们。所以,我们每一个民警都应该从小事着手,从自己做起,对人民群众有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牢固意识,那么我们还愁什么便民利民措施落实不到位吗?
应该说,公安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有一部分民警对群众居高临下,总是以“我是执法者”自居,轻则对来办事的群众冷硬横推、态度粗暴,重则欺压百姓、乱抓滥罚。从近年来造成恶劣影响的广东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等一系列案件中,也多少可以折射出公安队伍中一些民警在执法中法治观念、人权观念的严重缺失。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心怀爱民之心,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一系列亲民爱民之举,就是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对群众要有感情”,在任何时候都要抓住“民心”,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取信于民、执法为民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