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安全防范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年*月,*市政府出台了相关配套方案和管理办法,为广大农民开展合作互助、产业化经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支撑。但对于全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内保安全,从调查结果看,形势不容乐观,急需整改解决。因此,笔者结合*区实际,就如何做好全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安全防范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目前*地区共有此类合作社**家,均是由农委、农公办等部门负责资格审批后,民政部门统一登记发证成立,农委、农公办等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安全意识淡薄,内保工作不重视。有些单位自认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不属于金融机构,资金业务量小,犯罪分子不会袭击自己,存在侥幸心理。还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公安机关进行日常安全检查是找麻烦,存在抵触情绪。有些单位领导对安全保卫工作常识是一问三不知。
二是安防设施滞后,安防措施不到位。在物防方面,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柜台上方是普通的钢化玻璃或虽是防弹玻璃但没有四面镶入,而是将防弹玻璃直接放在大理石上;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柜柜台厚度达不到安全防范要求或者下面是空的直接用木工贴在外面,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营业间与街面相连的窗子是普通的落地钢化玻璃;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营业间的门为普通的防盗门;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没有必要的安全防卫器材和消防器和应急照明设施。技防方面,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营业间没有安装CK***紧急按钮,营业大厅和营业间未安装***入侵系统,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营业间监控探头数量不足,监控存在盲区,监控图像不清晰,图像保存时间不足**天。
三是安防意识差,安全管理不严谨。检查中,发现少数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不按制度办事,单位也没有制定处置突发事件预案。营业时间通往营业间的门敞开,一些营业人员警惕性不高,营业柜台边门锁的钥匙随便乱放,很多员工对安全防范知识是一窍不通,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柜台只有一人当班。
二、相关原因
一是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防范”的错误观念。道理很简单,如果安全防范措施没有保障,钱袋子越鼓,越容易被盯上,成为盗抢犯罪分子的囊中之物。这种重效益、轻防范的错误理念,要从思想根源上进行摒弃。
二是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管机制。从主管部门发文及批复上来看,对营业场所安防建设、安全管理都无具体要求,单位内部安全管理随意性较大。
三是安防力量不适应当前形势。一方面,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相对于其它银行类金融部门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导致员工安防意识普遍较差;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专门从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安防指导工作的警力少,对于安全防范越来越高的要求显然是力量不足。
三、对策措施
一是树立“保安全促经营”思想。要从提高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领导及员工安全意识入手,让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领导牢固树立花钱买平安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只有扩大技防资金投入,高标准、高起点投入安全设施建设,才能确保硬件设施达标到位。
二是抓好指导督促工作。指导督促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规章制度,逐级落实各项治安责任制。主管部门强化对其常态管理,将此类合作社列为区级重点单位,纳入到区公安内保部门列管范围。按照金融安全管理要求,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认真研究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安全。
三是强化联合监管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督促单位落实安全防范设施,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与此同时,农工办要加强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的监管。农经、公安、民政、金融办等部门加强预警提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情况,合力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服务,进一步规范运作,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切实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