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警务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机制改革
警力不足历来是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及各类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开发应用,以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公安信息化正逐步解构传统警务理念、模式与方法。作为一名基层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近期我带着问题,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下面就推进警务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及推动警务机制改革、破解警力不足等难点问题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把握战略方向,充分认识警务工作信息化对警务机制改革的引领、带动和推动作用
(一)公安信息化是当前警务改革和公安发展战略的潮流。当前,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与警力相对不足的矛盾还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公安工作如果沿袭过去那种拼体力、拼消耗和大兵团作战的粗放式做法,必然捉襟见肘、步履维艰、难以为继。这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难题之一。而深化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的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必施之策。只有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进程,才能以信息化提升警务效能,走活警务工作整盘棋,为公安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奠定基础。
(二)公安信息化是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发展的助推器。公安信息化的实质就在于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需要,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从全局和整体的把握上,对公安业务进行再认识、再分析和再规划,对传统警务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等进行评估、改革、优化和再造,从而建立现代警务机制。可以说,信息化显著提升了公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降低了警务成本、解放了警力资源,促使公安工作由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转变;信息化为警务决策指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和丰富鲜活的信息资源,拉近了指挥与实战、机关与基层一线的时空距离,使警务工作从被动、消极、行政型向主动、积极、实战型转变;信息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共享,打破了警种部门之间的壁垒和打防控之间的阻隔,促使公安工作由条块分割、警种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打防控一体化转变;信息化也改变了公安民警的思想理念、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民警能力素质和队伍管理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使队伍建设由传统型、经验型向知识型、规范型转变。
(三)公安信息化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公安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基层基础工作的内容已经从静态环境下单纯的人口了解“四知”,扩展到开放环境下对人、地、事、物、组织的全时空、全方位掌握;工作手段已经从传统的“入户调查”、面对面管理,转化为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的网络化管理和全时空监控;基础信息的运用也从单个信息搜集向综合信息分析研判,从静态信息向动态信息,从单纯文字向数据、图像、声音、体貌特征等多维信息的方向发展。基础工作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将信息化建设应用与基层基础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强力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把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激发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生机与活力,使基层基础工作成为信息化建设运用的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二、明确信息警务工作内涵,正确理解信息化警务基本特征
现代警务机制以信息化警务为核心。所谓信息化警务,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种情况、消息、资料,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整合警务信息资源,用以指导现实警务工作的过程。信息化警务具有以下特征:
(一)警务工作流程化。在信息时代,开展警务工作的环境、载体和资源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成为开展警务工作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信息成为开展警务工作的主要资源和基本支撑。公安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信息”概念上的系统,而是新型警务理念、模式、方法的技术实现,从以往的纯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向警务工作系统发展,并已成为警务工作理念、方法、机制的主要载体和平台。
(二)警务工作专业化。流程化的警务工作使传统的个体警务向协作警务发展,而协作不仅是信息警务的必然趋势,也是警务工作专业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信息系统作为警务工作的主要载体和平台,除了使日常警务工作数字化外,更重要的是在警务工作中充分发挥好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汇聚、共享和综合利用等功能,这就促使了警务工作的专业化。
(三)警务工作立体化。信息警务使警务工作在依托信息系统完成数字化的同时,也使警务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从而使传统的平面警务向立体警务发展。一条信息在完成平面流程处理后,通过系统的信息积累和沉淀,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使信息在深入警务活动方面得到了应用。从而形成预警信息、决策信息、精确打击和控制信息等,这些信息又可以反作用到前置警务活动,并通过警务人员的纽带作用,使信息系统和警务活动互动,形成正反馈,从而提升警务工作的针对性、精确性和高效性,推动整体警务工作螺旋状前进。
(四)警务工作一体化。信息警务依托信息系统开展各种警务活动,信息系统使各种单一、独立、分散的警务活动组成有机整体。在警务工作流程化、专业化、立体化的趋势下,各个警务活动间的互相配合非常重要。正是各个层面警务活动的相互依存关系,才使警务工作趋于一体化。只有警务工作一体化,围绕中心目标,分工协作,才能发挥信息警务的优势,体现出科技强警的无穷威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全力打造警务活动信息化的工作格局
(一)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搭建警务高效运行平台。一要铺好网络、建好“路”。要把通信网络覆盖至公安机关的各个基层单位和部门,延伸到民警的桌面,铺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公路”。同时,不断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设施和信息中心技术体系,提高网络速度,增强安全性能,提升处理能力,为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有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二要加强运维、服好务。推行信息通信运行维护精细化管理模式,使运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三要搭好平台、注重用。打破各种障碍和壁垒,全面整合集成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各类信息系统,搭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警务信息协同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切实做到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
(二)立足实战抓好信息化应用,力求警务工作效益最大化。一要建立健全源头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机制,把采集信息作为民警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并加强对信息的录入比对、关联查询、动态分析,切实把握维稳、治安形势发展趋势和规律特点,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二要建立信息化指挥体系,依托情报部门提供的鲜活实情报信息和治安规律特点,以及各基层单位上报的即时动态信息和110接处警情况分析,因“情”指挥,进一步增强指挥调度的实战功能。三要推进“三大平台”建设,通过基础警务平台、协同工作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共同构成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有机整体,进一步扩大公安信息化的应用群体,破除警种间的信息壁垒,提高整体应用水平。四要开展网上作战。充分运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网上情报研判、网上查询比对、网上破案追逃等工作,做到情报综合分析、审查嫌疑人员、查证物品车辆、排查案件线索、开展串并侦查必须上网比对、关联查询,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击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管理防控的能力。
(三)强化民警信息化意识能力养成,使信息化运用成为警务工作的常态方式和规定动作。要从主观引导、教育培训和强制推行等方面下功夫,强化全警参与,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主观引导上,要采取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方法,从树立先进典型入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民警深刻认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把对信息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驱动力,把“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在教育培训上,要加强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开展信息化岗位练兵和比武竞赛活动,提高全警应用水平,充分调动民警应用信息化手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以学促用、以练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在强制推行上,要把数据采集、录入和信息查询、比对作为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和必须从事的一项日常工作,建立网上工作规范和工作机制。同时,以促进信息化综合应用、提升应用成效为主要目标,建立信息化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督促各级公安机关强制推广、强制应用、强制考核,不断增强民警信息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应用技能,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变成全体民警的工作习惯和自觉行为,成为民警开展警务活动的规定动作。
四、发挥引擎作用,以信息化促进警务机制向现代化发展
(一)以信息化引领领导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指挥机制。一要把科学决断、正确决策基于对大量的实时鲜活、客观全面信息的综合研判之上。要建立健全以信息为依托的决策机制,广泛获取国内外警务动态、社会治安和队伍管理等信息,并进行综合研判、部署工作,提高决策的客观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二要把组织指挥向“人机联动”智能化方向转变。充分利用各类信息系统,把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社会面信息的通信联系和指挥调度的一体化。要从增强指挥调度的精确性与制导性出发,建立扁平化勤务指挥体系,结合GPS、GIS应用基础,在加快推广应用350兆手持台与GPS一体化的个人定位系统和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实时显示警力分布和勤务状态的基础上,直接快速下达指令,缩短从决策到执行的传达时间,进一步提高指挥调度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以信息化引领警务模式变革,建立打防控一体化机制。一要健全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机制,提高动态环境下治安防控能力。要依托各类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录入各类有价值信息,为综合研判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同时,建立日常研判、分级研判、专题研判、处置反馈等新型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社会稳定形势和刑事发案的研判,及时发布预警通报,并根据预警情报,决策部署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的打击、防范和整治工作,做到精确打击、主动防控。二要建立以信息为枢纽的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增强打防工作合力。公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围绕发案抓防范、围绕线索抓破案提供了便利条件,要通过有效信息的互通、交换,使各单位、各警种之间的联动协作更加紧密、更为主动,从而推动打防控的有机衔接。
(三)以信息化引领实战方式变革,建立人机结合的侦防控工作机制。一要改变基础工作运行模式。把以往的“脑袋信息”、“口袋信息”、“纸片信息”、“档案信息”以及实际工作中的鲜活信息及时输入信息系统,实现人口管理、场所管理、情报信息、基础台帐等网上运行,促进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实现工作流与信息流的有机融合。二要实施网上管控。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治安管理对象、高危人群和房屋出租、旅馆业、娱乐场所等信息的实时、动态、高效管控,改变过去由单纯依赖“人盯人”、审批发证,向以网管人、全过程动态管控转变。三要实施网上导侦。集聚各种信息系统的破案资源,利用信息系统自动识别和比对等功能,积极开展网上排摸、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网上举证、网上追逃,大力推行以信息化为先导的主动进攻型多元化的侦查模式。同时,加强对二手机、二手车、打金店(摊)、车辆修理、典当寄售、废旧物品收购等行业信息的实时关联比对,及时发现破案线索,提高破案实效。
(四)以信息化引领管理方式变革,建立规范化、长效化的管理机制。一要完善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实现从受理到办结各个环节的网络运行和全程监督,从而以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人为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影响,有效解决程序违法问题,确保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办案。二要大力推进监督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运用视频图像监控、录音笔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接待窗口、执法单位、执法场所和重点案件的现场监督,既保证执法公正,又保护民警执法权益。三要建立完善公安机关内部人才信息库,加强警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过警力的有序流动,进一步盘活警力存量,优化队伍结构,实现组织需要与个人潜能最大限度发挥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