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当前,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进一步夯实公安工作根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结合*省*市公安局*分局工作实际,就此进行了分析思考。
*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
目前,*分局建有社区警务室**个,配备社区民警**名,警务室面积、装备配置总体位于全市前列,初步形成了队伍稳定、职责明确、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社区警务工作格局。社区民警基础信息日均录入***余条,是去年同期的*倍多。盗窃机动车、扒窃等多发性侵财警情下降,矛盾纠纷调处率、化解率明显提升,群体性事件的预警率达***%,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增强。分局社区警务工作多次得到上级肯定,《法制日报》、《*日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了*“身在社区、心在社区、情在社区”的先进事迹,社会反响强烈。
*区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顶层规划,高位推进。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区城乡社区警务建设的意见》,要求地方党委政府从人、财、物上支持社区警务建设,并明确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或副主任,目前,**个社区警务室均有一名民警在社区任职,并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治保干部*至*人。在此基础上,公开招录了社区治安巡逻队员***人、网格管理员***人和流动人口协管员**人,配合社区民警开展工作。
(二)改革机制,重点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派出所及社区警务工作意见》和《关于划分城区社区警务室管辖范围和调整社区民警的通知》,将过去管辖几个社区的中心警务室分拆,确保城区每个社区设立一个警务室,并按每个警务室*至*人的标准,为城区**个社区警务室配备**名社区民警。实行“三定三不三倾斜”:“三定”,即保障社区民警队伍稳定、人员固定、职责确定;“三不”,即对社区民警不定任务指标、不参与突击行动、不离开社区岗位;“三倾斜”,即对社区民警从人员、经费、待遇上予以倾斜。今年来,社区民警协助破获刑事案件***余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起,收集、上报情报信息**条,召开警民恳谈会**余场,开展上门办证及送证服务***余次,为群众做好事**余件,收到群众感谢信*封、锦旗*面。
(三)突出特色,稳步推进。去年*月初,分局确立“*+*”的试点工作思路,即在城区三里棚派出所建立*个、在其他*个城区派出所和*个农村派出所各建立*个示范警务室,以点带面,推动全盘。车站社区警务室针对辖区**余家旅店和网吧等行业场所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推出“警方提示”;星火社区警务室为了给*一中****名师生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推出“平安校园”;城东社区警务室坚持组织辖区**余家内部单位轮流巡逻,推出“群防群治”;中山社区警务室探索解决辖区*家大型医院医患纠纷突出问题,推出“矛盾化解”;书院社区警务室积极帮扶老城区的困难群体,推出“民生警务”。示范典型在分局全面推广,示范效应明显。
(四)机制引领,系统推进。制定了《社区民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设置人员管控、治安防范、群众工作等*大类**个考评项目,大部分考核数据从系统提取,网上考核。对照考核标准,派出所实行周讲评考核通报积分,治安大队每月网上考核排名兑奖,分局年度总评考核奖先惩后。月考核结果按得分高低全局排名,年考核重奖前**名,取消后*名评先资格,并进行诫勉谈话。****年,分局*名社区民警被省厅评为优秀社区民警,*名社区民警被市局记三等功,*名社区民警被评为全市“十佳社区民警”,另有**名社区民警分别被评为分局最佳社区民警、优秀社区民警,社区民警受表彰比例在所有警种中位居前列。
*区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发展不平衡。全区虽然设立了**个社区警务室,但整体建设进展不平衡,除少数示范社区警务室外,其他社区警务室建设较为所滞后。有的虽有办公场所但面积不够,有的还没有专门办公场所;部分警务室办公设备、工作制度等不齐全;部分社区警务室外观标识、标牌尚未做到完全统一。
(二)职责落实不到位。当前,基层公安工作任务繁重,部分社区民警不得不承担派出所值班、打处等工作,难以专心于社区警务工作,有的社区警务室处于有室无警的状态。此外,现已配备的社区民警大都将近退休,精力、体力不够;有的是从其他警种转来,半路出家,业务尚未熟悉;一些社区民警不能熟练操作运用警综平台,导致数据信息录入不及时、不规范,影响了工作效能。
(三)辅警力量不充足。虽然区“两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城乡社区警务建设的意见》,规定每个社区警务室配备至少*名专职协勤人员,组建不少于*人的社区安保队,将社区网格员交由社区民警领导和管理,但受经费保障等多种因素影响,专职协勤人员、社区安保队均没有真正配备到位,社区网格员等现有的社区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社区民警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
(四)考评奖惩不够力。在社区警务工作考核标准上,弱化了对基层基础、群众满意度、情报信息工作等难以量化的项目的考核,存在重打击轻防范和情报信息的情况。在考核方式上,多是采取年底一次性检查考核,缺乏日常性考核,且考核时运用信息化手段不够。此外,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对社区民警奖惩力度不够,难以调动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
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打好“算盘子”,做优顶层设计。一要争取上升为“政府工程”。在某种意义上,社区警务是一种“社会化”警务。在推行社区警务、维护治安工作中,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号召发动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代替的。公安机关应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重视与支持,做到借“政力”生“警力”。二要真正作为“全警工程”。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专班专门抓的工作格局,按照城区“一区(村)一室”、“一室一警”的要求,合理调整警务室布局,全额保证社区民警数量,做到组织、人员、场地、经费“四落实”。三要努力成为“民生工程”。依靠社区组织,广泛吸纳民间力量,将社区警务作为一项警民共建、为民服务的民生工程建设,真正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群众办事的“落脚点”、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点”、警民互动的“活动点”、提高群众防范意识的“宣传点”。
(二)抓住“牛鼻子”,做好瓶颈破解。一要解决社区警力不足的问题。要按照“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权力下放、管理前移”的思路,科学划分警务区,因地制宜地按实际需要配置警力,优先满足派出所对社区民警的需求。二要解决勤务效能不高的问题。推行社区民警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实行灵活的巡逻、巡查、走访等勤务方式,使民警工作时间与群众作息时间相适应、与犯罪高发时段相对应,提高社区警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解决警务职责不明的问题。围绕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等“五件事”,进一步细化明确社区民警职责、落实社区民警不上任务指标、不参与突击行动、不离开社区岗位的要求,使社区民警能扎根社区,做好本职工作。
(三)选准“药引子”,做活示范引领。一是在实有人口管理上发力。坚持外来人口分层次管理、入户访查等有效方法,积极探索加强人口管理的新举措,真正管住、管活实有人口,做到常住人口底数清、流动人口情况明。二是在阵地行业控制上发力。要紧紧盯住违法犯罪人员“吃、住、行、消、乐”等重点场所、部位和行业,抓好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管理控制工作,始终让违法犯罪人员的任何蛛丝马迹都在我视线范围内。三是在基础信息录入上发力。社区民警要深入辖区走访调查,全面采集各类有效信息,及时将鲜活的信息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基础工作与服务实战的良性互动。
(四)亮出“铁尺子”,做实考核奖惩。一是考核指标要合理。在对社区民警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时,应当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对民警的认同度、群众对社区警务的参与度、社区民警工作表现与社区有序度作为考核的重点,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以此不断提升社区民警的专业化水准,激发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考核形式要改进。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一窝蜂式的检查考核,化繁为简,运用科技手段,借助新警综平台实行网上后台考核,并将以前年终一次性考核化整为零,变成每日、每周、每月一小考一通报,把考核做在平时,把工作促在每天,让社区民警时时有压力、日日有方向。三是考核赏罚要分明。对工作成绩显著,社区发案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社区民警,要加大嘉奖或请功的力度;对因人口管理不到位,信息采集不齐全、不准确,涉稳信息不掌握等原因,造成人员漏管失控的,要严格倒查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