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公安机关通过开展“打非”、“天网”、“打击银行卡”、“破案会战”等专项行动,切实打击了金融领域的经济犯罪活动,有力惩治了一批经济犯罪分子,净化了全区金融环境,服务了全区金融发展。尽管如此,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仍有少数不法分子不顾国家的法律政策,肆意进行涉及金融领域的犯罪活动,给金融管理秩序和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极大的危害。本人结合*区实际情况,就当前金融领域经济犯罪情况及打防对策作粗浅探析。
一、当前打击金融领域经济犯罪的主要情况
****年以来,全区共立案查处涉及金融领域经济犯罪案件**起,其中信用卡诈骗案**起、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起、占**.*%,骗取货款案**起、占**.*%,票据诈骗案*起、占*.*%,伪造金融票证案*起、占*.*%,货款诈骗案*起,妨害信用卡管理案*起,持有使用假币案*起。经侦查,破案**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员**名,涉案金额*****余万元。
一是精心组织,形成打击金融犯罪总体格局。我局按照上级公安机关总体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分管局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有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同时,将打击非法集资、贷款诈骗、银行卡、假币犯罪等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内容,与其它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确保全区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个个有任务、人人有压力,形成全警参与、全力服务金融发展的总体格局。
二是强化研判,提高主动预警防范能力。我局建立健全了情报分析研判机制,加强涉及金融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充分发挥经侦特情、信息员和派出所联络员作用,主动搜集苗头性、预警性情报信息,做到主动发现、及时出击,努力掌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及社会稳定的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控得住,努力挖掘和获取深层次情报信息,防患于未然。****年以来,我局共收集涉及金融方面的情报信息**条,发布预警提示**次。
三是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针对非法集资、银行卡、假币犯罪等案件特点,充分借助声、屏、报、网等宣传阵地,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法制宣传,以达到“震慑犯罪、揭露违法、警示风险、教育公众、压缩发案”的作用。通过各种宣传报道、案例剖析等方式,揭露非法集资、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和表现,纠正部分群众的投机心理,告诫广大群众要时刻增强识别能力,提高防范风险意识。近年来,我局还通过区电视台“*警方”、“行风热线”、“星期有约”等栏目,向社会宣传高利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是突出打击,及时查处涉及金融犯罪活动。紧紧围绕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总目标,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始终保持严打不动摇,做到及时出击,打早打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决不让涉及金融犯罪活动坐大成势,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年*月**日,何小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部分受害群众专程到我局送来了“人民公仆,为民除害”的锦旗,感谢公安机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二、当前金融领域经济犯罪多发的主要原因
(一)从银行行业看:一是违规揽存。为提高业绩,银行违规揽存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商业银行存在以钱揽钱现象,甚至出现了专业的资金掮客,为银行或者借款企业高额拉取存款,不但扰乱了正常的存款市场秩序,而且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二是票据市场活跃。在银根缩紧的环境下,银行更加倾向于大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获取手续费,致使大量银行承兑汇票沉淀在企业,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这些有贴现需求的票据涌向民间市场,民间票据融资市场空前活跃,对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反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司法机关意见不统一,对非法经营票据贴现案件打击乏力,而金融市场对票据融资需求强烈,非法经营票据活动增多,由此引发的以骗取银行承兑汇票或以使用假票据骗取贴现款为手段的诈骗类案件屡见不鲜。三是信用卡犯罪易发。主要是以虚假身份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以真实身份申领信用卡后恶意透支、过度消费、POS机套现(消费)等实施信用卡诈骗。四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有的银行员工为民间借贷充当“中介”,有的自行组织资金从事高利放贷,有的信贷员伙同他人采用伪造、变造的房产证等进行贷款诈骗,有的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银行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二)从公司企业看:一是企业骗贷。在当前银根收紧的情况下,一些资金链紧张的企业融资困难,往往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资金,伪造资料、隐瞒真相、虚假担保向银行骗取贷款。比如目前房市步入震荡期,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的“虚假按揭”贷款、虚假贷款、弄虚作假违规票据贴现等风险势必转嫁给银行。二是企业借贷。部分企业为缓和资金紧张局面,高息向社会融资,一旦经营状态恶化,资金链断裂,对债权人包括金融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三是经营不当。由于盲目投资或内部管理不善、劳动生产率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贷款项目经济效益低下,从而引发各类案件多发。
(三)从网络平台金融业务看: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相互融合渗透日益深化,伴随而生的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多,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以开展P*P网络借贷业务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以及以开展网上投资某公司能有较高回报为名实施的传销犯罪,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为平台,借助高科技、电子商务的技术,以投资能有高回报等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四)从保险行业看: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险种的增多以及保险金额的提高,少数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法制观念淡薄,认为自己缴纳保险费,就应获得收益,保险欺诈诱惑力增大,或是保险公司内部从业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编造事故、骗取保险费,或是外部人员故意制造事故、骗取保险费,保险行业隐藏的经济犯罪不容忽视。
(五)从民间借贷市场看:后金融危机时代,民间借贷已成为部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重要的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困难。但不可忽视的是,民间借贷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存在着交易隐蔽、监管缺位、法律地位不确定、风险不易监控等问题,极易引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经济犯罪。
三、打击防范金融领域经济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法律宣传,提升群防群治意识。相关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短信、网络等途径加强金融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国家储蓄、信贷以及信用卡保存、使用等常识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鉴别能力;理性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流动,告诫民众慎重对待高息借贷,规范借贷手续,不要盲目跟风;大力宣传非法集资犯罪、传销等作案手法和社会危害,通报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二)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银监部门要切实担当起监管金融事业的公正“法官”,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利,用足用好调控、经济以及法律手段,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彻底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人民银行、工商等相关金融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开展的监管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堵塞内部作案漏洞,禁止金融机构账外经营,铲除金融机构内部作案的“温床”。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增强防范犯罪能力。金融部门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提高防范意识。一是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新的业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原有的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规章制度,使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制度落实,真正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奖赏分明,奖惩兑现,使从严治行、强化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实处。三是要突出重点,加强对重要部位、要害岗位的管理,加强对银行职员金融纪律的教育,包括现金、结算、信贷、票据、证券、财产、财务、外汇、信托、租赁、保险等有关法规政策的学习,切实提高金融部门防范犯罪意识和能力。要结合各金融单位的自身特点和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查漏补缺,制定一些切合实际的操作制度,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教育和守法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充分发挥刑罚的震摄效能。
(四)进一步强化公安基础,提高专业打击水平。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针对金融犯罪的动向、特点及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打击此类经济犯罪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要健全经济犯罪信息库,充分把握好第一手资料,做好金融犯罪人员、案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建档工作,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三是要拓宽金融犯罪线索来源渠道,在金融、财税、商贸等部门中培养、物色有一定身份、活动能力强、社会关系多的人员作为秘密力量,为获取金融犯罪情报和侦办专案服务。四是要健全公安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协作机制,加强同金融、工商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注意掌握金融犯罪的新手段、新趋势并及时向有关金融部门通报,形成打防一体化网络,切实预防和减少经济案件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专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民警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素质的培养,不断更新、拓展金融等知识层面,及时了解金融领域内各种新业务、新科技的风险点以及防范方法,准确掌握各类金融犯罪实施渠道、实施过程及防范和打击的重点环节,集中力量抓好大案要案侦办,依法准确打击各类金融犯罪,全力维护全区金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