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管理 >> 治安警察 >> 浏览公安
  • 浅谈社区辅警在社区警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15年03月1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程度和运作效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在优化警力配置,倾斜考核杠杆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力的尝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形势下社区警务的转型升级。作为公安机关的补充力量的辅警在社区民警的指导和带领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辅警的角色定位、民警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意识等因素,还是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社区辅警在社区警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当前社区辅警在社区警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在市局一网考和***机制的推动下,各基层派出所在社区的警力配置上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和充实,一区一警,一警四辅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作为社区警务主要角色的社区民警在如何发挥和使用好辅警这支力量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社区辅警在社区警务中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影响和制约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部分社区辅警的工作积极性和战斗热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警的“跟班员”。辅警受文化水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习惯了“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有的甚至“拨了不动”,认为社区工作的主体是社区民警,自己只是协助民警工作的,是“临时工”、“小工”,成绩和问题都与自己无关,跟在民警后面只是“凑凑人头”而已。

        二是社区的“跑堂员”。一些素质相对较高一点的社区辅警能够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民警安排什么,我做什么,民警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在日常工作中,成为了民警“跑堂员”、“二传手”,主要工作就是替民警送送通知,收收资料等“上传下达”的“跑腿”事情。主动意识、责任意识欠缺。

        三是负面效应的“宣传员”。还有不少社区辅警缺乏保密意识,到处炫耀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在派出所工作,听到的、看到的很多,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不该讲的乱讲,甚至“添油加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给公安机关案件侦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被动。

        二、制约社区辅警作用发挥的原因浅析

        一是角色错位,以辅代警。受官僚主义影响,一些社区民警把自己当“官”,把辅警作为自己的“背包”的、“跟班”的“临时工”,没有辅警不“下去”,离开辅警不“做事”,或者直接把自己作为指挥者,发号施令、上传下达,从而导致了一些社区群众只认识社区辅警而不认识社区民警,这也是影响社区民警知晓率的因素之一。

        二是职责不清,滋生违法违纪行为。由于社区辅警在社区的熟悉度和群众的知晓率比民警高,群众眼里的民警和辅警都是公安机关的人,为求方便,大多会直接找到社区辅警帮忙办事。而由于大部分辅警因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问题,该办的不办,不该办的乱办,成为了滋生辅警违法违纪行为土壤,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推诿扯皮,制约社区基础工作。一些社区民警习惯于以管人者自居,热衷于 “坐堂办公”“等客上门”,方法简单、工作怕难,主动意识欠缺,对于群众的诉求能拖就拖、能推则推、敷衍了事,被动应付;而作为民警助手的辅警因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缺少吃苦精神和奉献意识,工作上只是混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民警安排的工作被动应付,对为什么要下社区、怎么下社区、下社区干什么、下社区怎么干的问题搞不清楚,弄不明白,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难点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置,从而最终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制约了基础工作的开展。

        三、社区辅警在社区警务工作的准确定位

        长期以来,广大辅警在基层基础工作中通过尽心尽力的工作辅助民警完成了大量的非执法行为的入户走访、群防群治、窗口服务、监控值守、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矛盾,逐步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笔者认为,社区辅警在日常工作应该当好“五员”。

        一是“勤务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派出所的民警,大事小事、烦事杂事,事无巨细,样样要管要问,特别是在当前基层基础工作繁重、各项打处绩效压力大的情况下,辅警扮演着民警的“勤务员”的角色,代表民警把公安机关的便民举措、防范指南等及时向社区群众做好宣传,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民警及所领导反馈,并紧紧结合实际提出自己合理化的设想和对策,为领导“掌好舵”。

        二是“协管员”。受派出所警力限制,民警大事小事,事必躬亲,导致好多工作往往是“分身无术”、“力不从心”。这个时侯,辅警扮演着民警的“协管员”角色,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主动替民警承担了部分网上录入、监控巡查、纠纷调解、巡逻盘查等日常的基础性工作,做社区民警的得力助手。

        三是“信息员”。派出所辅警很多都是本辖区居民,通过家庭和亲朋好友的辐射,积极依托群防群治力量,充分调动社区治保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拓宽社情民意来源渠道,成为派出所和辖区群众连接的纽带,成为新时期公安机关贯彻群众路线、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力量,便于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牢牢把握维稳工作主动权。

        四是 “调解员”。依托辅警的地理熟、人员熟、社会关系广等自然优势,主动深入社区、企业等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地方,对辖区存在的矛盾隐患、不稳定因素、突出问题进行逐一梳理,收集、汇总后上报民警,便于民警及时掌握情况,提前采取措施,依法、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从而提高了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五是 “巡防员”。一名有责任心的辅警不但完全可以按照民警安排,发动带领社区群防群治人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巡防工作,而且可以依托社区“自然熟”的有力条件,调动和发挥更多的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巡防工作,提高街面见警率,积极构建立体防控网。

        四、提高社区辅警工作效率的对策思考

        用好、管好辅警这支庞大的生力军,对于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更好地为平安建设保驾护航作用不容忽视。如何从“严”、从“精”、从“优”管理,努力打磨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规范化队伍,切实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更好地当好民警的助手,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笔者认为应该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提高准入门槛。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把关”,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提高“准入门槛”,坚持“逢进必考”,坚持择优录用,把那些思想素质好、文化基础好、身体条件好、职业道德好的优秀青年精挑细选吸收进来,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一些年龄大、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明显不适应工作的辅警逐步向保安、物管分流过渡或劝离;要积极探索辅警的出路问题,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把辅警列入政府部门序列管理,把优秀的辅警推向基层镇(街)综治部门和社区(村)领导岗位,让辅警工作觉得有前途,有奔头,从而提高辅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个栓心留人的环境。

        二要激发工作热情。要加强辅警思想作风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辅警业务水平,增强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要通过谈心家访和结对帮扶等平等互动,解决辅警的实际需要和困惑,让辅警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不断增强归属感;要通过定期召开队伍思想情况分析会、民主生活会、个别谈心、心理疏导等形式,进行主流教育引领,及时发现队伍中存在的各种苗头性问题,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制止,确保队伍思想纯洁、工作上进,政治过硬;要设法提高辅警的工资待遇,可以参照“从优待警”的做法,关心辅警工作和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要健全奖惩考核激励措施,依托党委政府支持,公平公正开展辅警绩效考核,“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痛”;对于一些优秀的,工作业绩突出的要适时给与表彰,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促进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严重违反“七条禁令”和纪律规定的辅警,确实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辅警要坚决予以清退,减少和避免消极、负面影响,确保队伍的纯洁性。

        三要提升业务技能。要加强辅警业务技能培训,定期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跟班学习、技能比武、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等,提高辅警基本业务技能,达到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的目的;要结合辅警各人兴趣爱好、特长,充分挖掘潜能,科学合理安排岗位,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做到人尽其才,激发工作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党员辅警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传、帮、带和“AB角搭档”活动,逐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提高队伍的战斗力;要通过采取“留优淘劣”的严格的考核措施,按照考核考评结果适时置换岗位或转岗分流,让压力变动力,使之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社区警务室的运行现状及对策
  • 下一篇:浅谈赌博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