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公安边防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正是如此,这也是警营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当前,警营文化建设,在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活跃警营文化生活、陶冶官兵情操、提高知识素养、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途径之一。
一、警营文化的内涵 提到警营文化,大家就不约而同想到文艺节目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这是警营文化工作的一部分。本文所说的警营文化是指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角度开展的警营文化工作,即警营精神文化。警营精神文化是公安边防官兵在政治、业务实践和意识活动中传承或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行为养成、官兵性格等,是官兵在自我修养、队伍建设和执法办案等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包括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等。通过文化的熏陶,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官兵修养和素质,培养官兵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主体意识、形象意识,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并且为达到这个目的创建一个适宜的氛围。 二、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边防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边防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有作重要的作用。 (一)警营文化是提升官兵综合素质的需要。文化的作用就是滋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能陶冶官兵的情操,净化官兵的心灵。同时,还可以激励人,鼓舞人,塑造人。文化的核心是官兵的价值观,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强烈的文化舆论氛围,使官兵产生一种自我心理约束和自我行为控制,提升官兵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二)警营文化是强化官兵自我管理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部队接收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力度的加大,官兵整体思想比较活跃,给队伍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警营文化建设围绕“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内容的政治要求,能够更加深入的培养官兵热爱本职、献身边防的政治理念,从而把追求人生价值与谋求个人利益有机统一,使警营文化对官兵产生持久的推动力。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警营文化活动,满足官兵精神文化新需求,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陶冶官兵的思想情操,从而实现官兵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促使官兵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把官兵个人目标引导到集体的目标上来,使大家向着共同目标努力奋进,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能夯实和谐警营建设基础。 (三)做好警营文化工作是促进官兵身心健康的需要。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官兵综合素质的基础,强健的体魄是其它素质的基本保证,是部队战斗力基础的基础。当前部队兵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独生子女兵、学生兵、学生官数量逐年增加,这些同志刚到部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身体不够强健,心理素质不够成熟,独立生活、辩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同时,随着边防部队任务职能不断拓展,危险复杂的边境维稳、缉枪缉毒、抢险救援、应急事件等任务大量增加,尤其在那些强烈震撼、巨大破坏、异常残酷的场面中容易引发官兵的各种心理问题。面对这些情况,需要用文化工作那特有的形式和功能来调节提高官兵的身心素质。一方面,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官兵的体质,锤炼官兵完成各项任务必须具备的速度、耐力、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和跑、跳、攀、爬、钻等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着眼于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通过一定强度、难度和逼真性的心理训练,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品质。实践证明,文化工作在疏导、调节官兵心理状态,完善官兵心理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工作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开展针对性强的扎实有效的文化工作,培养官兵强健的身体素质和成熟的心理素质,确保在任何任务面前都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三、警营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安边防工作,特别是基层所、站、队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而警营文化又是“软档”,部分基层单位领导没有正确认识到警营文化与其他工作的相互关系,片面认为只要能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能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进行部队正规化管理就行了,把警营文化建设看作是额外负担,认识不到警营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认识不到对提高官兵素质,对官兵行为产生无形的制约、感召和激励,能产生无形的战斗力,是为官兵业余生活充电加油的最佳形式。同时也忽视了警营文活动与业务工作的辨证关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官兵参与热情不高。开展警营文化活动不单纯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情。警营文化往往缺乏互动的情况,认为开展这些活动是上级的事,与我无关,没有充分调动起官兵参与的积极性。 (三)创新意识不够。有些警营文化活动停留在一种重复的模式中,仅仅是打打球,搞联欢,看看报,活动形式单调乏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警营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丰富健康的警营文化是官兵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推动公安边防队伍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四、对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体现“三需”作用。即:满足队伍全面建设急需、个体文化需求、形势发展需要。众所周知,公安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基层警力相对缺乏,长期一线官兵承受着巨大的工作负担。在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制度和规范只是外在的约束,很难转变为人们自觉自愿遵守的内在驱动力。但如果在健全制度规章的基础上增加警营文化这道“调味剂”,适时组织开展寓练于乐、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必能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热情,带动官兵在工作上相互“比、学、赶、帮、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工作氛围。 (二)要体现“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基层、贴近一线、贴近群众。警营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工作中,只有坚持贴近基层、贴近一线、贴近群众,着力提升警营文化层次,适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要,增强活动的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淡化强硬说教的痕迹,大力挖掘编排能够反映基层一线工作生活的好节目,充分体现警营文化的特色,积极营造有活动、有特色、有创意的和谐警营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警营文化的思想引导和精神鼓舞作用。 (三)要体现“三人”目标。即:教人、育人、树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教育活动,增强警营文化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基层官兵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形成主阵地灌输、多渠道渗透、新手段施教、全方位育人的生动局面,实现由“文化娱人”到“文化育人”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体现警营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