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几点思考(二)

    时间:2015年03月1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平、正义、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执法权威,更好的践行执法为民的宗旨,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公安工作实际浅析公安部门如何提高执法公信力。

        一、当前影响公安执法公信力的主要因素

        造成警察社会公信力不太高的原因,既有社会民众的认识问题,也有警察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地方。

        *、执法理念认识不足。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充分体现着人民的意志,公安机关执法权来自于党和人民,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根植关注民生、执法为民的理念,在执法实践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关注群众需求,化解民生矛盾,破解民生难题,切实贯彻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些地方基层公安机关对公信力问题重视不够,对执法公信力的内涵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如何提升执法公信力缺乏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当前,部分民警没有树立大局意识,不能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服务大局的辩证关系,办案过程中出现机械执法,不关注和回应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无形之中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执法行为不够规范。

        近些年,各级公安机关在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不够完善,不少规范化要求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的执法办案随意性较大;有的受利益驱动,执法出现不作为、乱作为;有的执法方式生硬,不关注受害人及其亲属的感受等等。加之现阶段警务公开的程度较低,社会公众对执法过程缺乏必要监督和理解,进而对执法公正性产生质疑。

        *、执法观念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我们的少数民警的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艺术、工作水平等自身素质欠缺,面对新情况新任务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执法素质与法律的要求,与群众的要求存在差距。一些民警没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存在对待群众“冷、硬、横、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求情、人情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依然存在,更有甚者特权思想严重,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执法素质始终得不到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执法公信力。另外,由于警力不足,聘请了一些协管员,他们存在临时思想,在执法水平、态度、责任和素质上有一定差距,这也是造成公信力的问题的存在,同时,由于经费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警力不足和经费紧张。

        警务保障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和公正执法所必需的条件。基层警力不足和经费紧张也是制约公正执法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警力不足造成了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理,经费短缺往往又会造成有的领导和民警受利益驱动,把执法与经济利益挂钩,有的甚至出现以罚款创收来保证运转的现象,从而导致执法过程中把握法律法规、采取处罚措施时出现偏差。另外,一些不合理的考评制度和各种硬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执法公正性。

        *、执法环境缺乏支持和理解。

        交通安全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是交警部门孤军作战,致使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所以群众对交警的管理、处罚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所以交警存在执法难,有的甚至遭围攻挨打挨骂。

        二、公安机关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途径

        执法公信力是公安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丧失公信力很容易,可以在一夜之间,但要重建公信力,则需要点滴长期的积累。提升执法公信力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公安机关内部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既要有科学完善的体制与工作机制,也要有良好的执法环境。既要靠经常对民警队伍的教育整顿,也要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真正使公安民警受人民尊敬、让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满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政法干警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执法为民水平。

        首先要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干警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勤政为民意识,端正执法指导思想,真正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想,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坚持人性化执法。其次是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提高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

        *、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为增强执法公信力提供制度保障。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无疑问,当前影响我国各级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根本问题在于现有的执法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弊端,只有大力推进执法模式创新,才能为增强执法公信力提供保障。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思想基础和核心所在。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只有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切实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与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以公正、文明的形象服务群众,真正做到思想观念上为民,工作措施上便民,实际效果上利民,公正廉洁执法,才能拉近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距离,取信于民。

        *、积极推进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要求也不断提升。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缓解矛盾,消除误解,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公安机关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着眼执法机构不同于一般行政的特殊性,坚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加强警民沟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定期面对面参与群众组织的活动,进行换位体验,在工作中建立起“鱼水情深”的和谐警民关系。

        *、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要实现公安执法工作科学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健全实效化的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扩大警务公开的范围,以群众基础代表性为依据科学选择警风、警纪、警务监督员,认真听取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严格实行责任倒查。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原则,对于发生的严重违纪案件,一定要实行倒查追究,做到罚一儆百,以儆效尤。

        *、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更多的要靠规范的执法行为来塑造和体现,所以我们要从小、细处着眼,将公正、文明、理性、平和贯穿于每一个具体执法过程,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同时,通过培训提高民警驾驭形式的能力,公正执法的能力,攻坚克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公安机关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关于切实加强森林公安机关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质量的几点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