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高速交警职业认同感
近年来,对于职业认同感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在不断的深入和推进,理论和实践成果丰硕。在高速交警事业腾飞发展的过程中,对高速交警职业认同感的探讨一直是各级领导和一线高速交巡警关心、关注的重要课题。直视高速交巡警队伍建设发展的现状,摆在眼前的事实告诉我们:增强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的建设是一项管长远、利几代的复杂、系统性工程,对高速交巡警事业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但消极因素多、阻力大,不可能轻车简行、一触而就。下面,笔者站在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石上,粗浅谈一谈如何增强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
一、深化对高速交警职业认同感的认识
职业认同感是什么?百度一下知道,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基于这样的概念定义,高速交巡警的职业认同感可以理解为高速交巡警个体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高速交巡警职业工作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高速交巡警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高速交巡警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要深化对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的认识,笔者认为应该理顺社会评价及期望与高速交巡警自我认同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定义上来看,高速交巡警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对高速交巡警职业的评价及期望是一致的,二者间相互影响、互为促进,存在主、被动转换的关系。一是高速交巡警主动响应社会期望,满足社会需求,高速交巡警的职业认同感将会随着社会对高速交巡警职业的评价得到有效强化。二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期望、新要求,社会对高速交巡警职业的评价将会出现更多、更高的标准,对高速交巡警职业发展和职业认同产生影响,推动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的不断强化。
二、对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的现状探析
目前,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如何?笔者是高速交巡警基层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从事过一线执法和车管、机关不同岗位的工作,亲身经历了高速交巡警队伍的不断壮大、飞速发展,也听到过一些民警对高速交巡警职业“混饭吃”、“讨生活”的职业评价,看到过一些民警对高速交巡警职业“那山定比这山高”、“那水必比这水甜”的盲目攀比,遇到过一些民警对高速交巡警职业“没前途”、“怎么办”、“无所谓”的迷茫纠结。以近期针对高速交巡警基层民警的一份调查问卷为例,对“你对现在工作的评价”回答“一般”的占到20%—25%之间,笔者认为这个数据还应该考虑到一部分民警“比较讲政治”的因素。应当讲,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基层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存在弱化甚至缺失的问题,并伴有下行的趋势。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矛盾激化导致高速交巡警社会评价下行。我们常讲“警民鱼水情”,水是生命之源,鱼靠水维系生命。如果水污染了、鱼必然不能安生,势必造成水生态失衡。前段时间在南昌陆军学院参加交巡警总队组织的高速公路领导干部培训,在与学院的解放军教授交谈中得知,现在部队规定,部队官兵非军务离开营区不得着制式军装。想到警察同行,穿制服走在大街上会觉得“心里没底”,感觉“缺乏安全感”等等,生怕有什么意外事端或不必要事件发生,所以,许多地方明文或不成文规定民警下班后不得穿警服。透过现象看本质,随着经济发展、利益冲突,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诱发的诸多社会问题,警察的岗位职责使得整个行业不得不处在处理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如果处理不当,那么极易受到社会舆论和群众的冲击,加之“别有用心之人”和各种敌对势力的煽动,“仇警”心理蔓延滋生,社会对警察的评价受到严重影响,对高速交巡警的评价也处在下行状态。
(二)社会负面思潮冲击引发高速交巡警思想悄然变化。很多社会学者提出,中国现在处在转型时期,社会情景处在一种超常状态,社会问题井喷。虽然社会“主流是好的”,但“非主流”的出现不断冲击着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很多网友在网络上称现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无节操”的社会。“无节操”,反映出社会道德体系的松垮,“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农二代”,“高富帅”、“白富美”、“矮穷戳”、“吊丝”等等一系列网络名词的创造并风靡,“一夜暴富”、“快速成才”、“火箭提拔”等现象的横生,折射出社会各类“主义”思想的滋生以及价值观的扭曲。高速交巡警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工具,而是有血、有肉,能够进行思想加工的社会个体,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和思想的影响,在面对社会“非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时,部分民警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三)高速交巡警基层基础问题的累积带来职业认同的尴尬。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上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他认为,“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中国一句成语一语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江西高速交巡警成立至今有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谈解决营房问题、经费保障问题、民警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子女就学问题、休假问题,而且现在还面临着发展方向的问题和发展模式的困惑。离开以上问题的解决,空谈树立远大理想、强化职业认同感只会略显无力和尴尬,不能对基层高速交巡警提出超然物外而直达“自我实现”的要求。
(四)高速交巡警队伍管理教育滞后导致职业认同“调”高却“嗓门”低。一是高速交巡警队伍业务素质教育有待提升,民警疲于应对当前严峻的执法环境,与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有一定距离,基层高速交巡警的履职难度加大,职业认同感难以得到提升。二是职业认同感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不足,教育理念上与实际工作需要偏差,往往采取教说、添压式教育以及流于形式的抄写笔记、抄写读后感,使职业认同感教育成为基层高速交巡警非警务活动的一个负担。三是队伍管理工作力度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警营文化建设,特别是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相对滞后,导致高速公路职业认同“调”定得很高,但“嗓门”却勾不上去,效果不明显。
三、对增强我省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的途径探索
增强高速交巡警职业认同感对纯洁高速交巡警职业动机、激发高速交巡警职业激情、推动高速交巡警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需要从基层基础工作着手,在思想提升上下功夫,多管齐下、个个突破,应从以下多方面入手加以解决和推动:
(一)拓宽进人渠道,消除盲目职业认同,增强警队免疫力。把好考录关,一是最大限度减少近亲繁殖问题,优化我省高速交巡警人员结构,改变公安院校类毕业生独大的局面,从非公安院校类招录警力,注入新鲜血液,完善警队内部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激活思想;二是招录有从业经历和工作经验的民警,“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用这部分人的社会从业经历和经验,在内部开展行业对比,让基层民警有比较,在反差中了解“什么才是好”、“怎样才是好”,传授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生存的技能以及抵御社会诱惑、辨别潜在风险的能力,增强警队和民警的可塑性。
(二)落实从优待警,解决民警基本需要,增强警队感召力。高速交巡警驻守边陲远郊,日夜以路为伴、以车为友,远离城市、远离家庭、远离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警主体地位,落实从优待警,一是在警营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从软、硬件设施上下工作,在经费上着力上基层倾斜,在制度上着力进行保障,在理念上不断进行深化,在沟通上努力畅通渠道,营造栓心留人的警营环境。二是在解决警队实际困难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巨大胜利”,解决好当前及今后时期困扰发展的营房问题、经费保障问题、民警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子女就学问题、休假等等问题,强化警营文化建设,树立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
(三)破除发展瓶颈,营造民主竞争氛围,增强警队竞争力。笔者认为,管理的最初形式是以人管人,发展阶段是以制度管人,高级形式是以优秀的管理者依托先进的制度管理人,是“以人管人”的回归,本质是“优秀的管理者管理优秀的人”。要深化管理制度创新工作,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做到队伍管理有章可循;要深化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从领导干部做起”、“向领导干部看齐”口号,强化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要优化健全选人用人渠道,搭建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平台,用制度选人、用成绩说话,让民警“有为才有位”,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激活队伍发展活力,增强警队生命力。
(四)注重调查研究,科学民主管理决策,增强警队向心力。高速交巡警领导班子要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从民警关心、关注、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注重调查研究,落实民主制度,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增强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树立警队工作信心,增强警队的工作向心力。
(五)强化职业规划,树立职业发展观念,增强警队生命力。大力开展高速交巡警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认同教育,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帮助基层民警科学开展职业规划,一是发挥基层民警主观能动性,发挥自我效能,增强民警事业心和上进心,树立高速交巡警事业观念。二是与时俱进地开展职业认同感教育,以江西高速交巡警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认真梳理总结提炼二十年的高速交巡警人发展精神,传承精神、理念塑人,同时,结合当前年轻民警的实际特点,多开展职业拓展性质的专业性职业认同感教育,走职业认同感教育多元化道路,牢固树立高速公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风险、抵抗诱惑的能力。三是帮助基层民警科学规划职业路线。要根据基层民警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特长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工作。四是全力开展基层民警职业培训,提高基层民警职业技能,让基层民警具备实现职业规划的能力和素质,使得民警职业规划逐步从可能走向现实。五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关注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建立警队心理问题辅导员队伍,时刻关注警队心理健康。
(六)规范职业行为,强化职业维权保护,增强警队公信力。公信力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要增强警队公信力,应通过执法的严谨和执法的权威来实现。一是推动基层警队执法正规化建设,文明、理性、平和、规范执法,强化执法培训,深化执法监督,提升基层高速交巡警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形象;二是强化基层高速交巡警维权工作,坚决打击暴力抗法、恶意投诉等严重损害基层高速交巡警身心健康的行为,保障基层高速交巡警权益,维护警队权威。
(七)掌握舆论主动,拓宽职业生存空间,增强警队影响力。一是大力开展宗旨践行活动,大力推动爱民主题实践活动的落实,认真践行宗旨意识,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全面推进正面宣传和舆情工作,建立和完善高速交巡警宣传和舆情网络,大力宣传基层高速交巡警的正面事件,树立典型,宣传先进,积极开展警营开放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强化舆情监控工作,防微杜渐、堵塞漏洞,科学应对,增强警队影响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