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行政管理 >> 行政综合 >> 浏览公安
  • 在全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微警务”活动

    时间:2015年04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以信息为支撑,深入开展破民生小案、创民生警务等系列“微警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基层基础工作质态明显提升,群众满意率持续攀高。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局“***”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态和服务群众工作水平,促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与转变作风融合发展,实现作风转变与效能提升同步推进。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微警务”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微警务”,及时查破一批影响群众生活的小案件;调处化解一批可能影响稳定的小矛盾;排除整改一批危及群众安全的小隐患;帮助扶持一批社区弱势群体;落实一批服务群众的小举措;有效整改一批影响队伍形象的“小轻微”。力争实现“四升四降”工作目标:即民警群众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公安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群众对公安机关、公安民警的投诉明显下降、各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各类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力争通过深入推进“微警务”活动,创新一批工作举措,提炼一批技战法,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着力营造警民和谐共建、共创平安示范区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措施

        全市公安机关要在深化“微创安、微互动、微服务、微帮扶、微管理”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深化“微创安”构建“大平安”。从查处每一起民生“小案”、整治每一处“小隐患”入手,真正实现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安为大安的工作目标。

        *、办好民生“小案”,提升公众安全感。在强化大要案件侦破的同时,更注重办好涉案标的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深入开展破民生小案竞赛活动,严格执行办理刑事案件“四回”制度,立足立全案件,做到“报警必受、受案必查、接案必侦,有赃必追”,着力提升民生“小案”的查处率,切实将群众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将公众安全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整治“小隐患”,确保“大安全”。牢固树立“隐患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切实加强“小隐患”的整治力度。在加强社会面网格化巡逻防范的同时,定期到加油站、金银珠宝店、金融网点、企业、学校等重点要害单位开展“防火、防盗、防事故”安全检查,指导安全防范,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责令限期整改,跟踪督促检查,最大限度的消除各类安全“小隐患”,确保社会“大安全”。

        *、深化“小调处”,促进“大和谐”。进一步健全“大调解”机制,深化公调解对接机制建设,配齐配强专职调解人员,着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解决在基层。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形成长效排查机制,及时掌握可能影响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采取柔性方式缓解矛盾、化解纠纷,有效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引发事端。要认真对待“小纠纷”,用耐心、细心去解决问题,取得矛盾双方的信任及理解,积极稳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以构建邻里、社区的“小和谐”,推动社会“大和谐”。

        *、深化“小创安”,促进“大平安”。深入开展无重大刑事案件、无“四黑四害”、无邪教、无毒社区“四无”社区创安活动,推进系列“小创安”活动向纵深发展,以每个社区“小创安”,促进整个面上“大平安”。

        (二)深化“微互动”架设“连心桥”。将安全防范的小知识、小技能、小技防、小案例,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记忆的形式进行宣传。加强警民互动,架构新型警民联系桥梁,促进警民心连心。

        *、创新宣传载体。善用微信、微博、微电影、QQ群等新媒体,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征询群众意见,深化警媒合作,充分用好公安微博、网上公安、网上评警等网络互动平台,争取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积极的姿态,抢占宣传主阵地,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安正能量。

        *、创新宣传形式。努力用简短朴素的语言、和谐温馨的图片、活泼可爱的动画、群众身边的案例来宣传安全防范知识,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图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更加贴近基层群众,融入基层生活。

        *、强化警民互动。积极开展群众参与性高的活动,与群众进行双向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充分运用好“网上公安”、“网上警务室”及“网上办事大厅”等阵地载体,努力打造集咨询、便民、求助为一体的警民互动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应用“警民一键通”,架设警民联系桥梁,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真正让群众放心满意,赢得群众理解支持。

        (三)深化“微服务”提升“满意率”。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从细微着眼、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全面优化服务措施,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提升群众满意率。

        *、优化民生服务措施,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宗旨意识,认真抓好公安部、省厅、市局确定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贯彻落实,积极推行上门服务、错时服务、网上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拓展工作方法,通过聘请退休老民警回社区调处矛盾、民警进社区做义工、领导挂钩企业、挂钩基层促进重大事项解决等形式组建群众工作团,进一步为群众排忧解难。对群众报警救助、实际困难,及时提供帮助,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

        *、深入开展“平安体检”活动。从发生案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做起,全面开展“平安体检”活动。对企事业单位从保安配备、监控设施、防范设备方面存在问题,开出“防范处方”,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立足居民家庭条件,适当开配家庭“防范清单”,积极推广燃气报警器、烟尘报警器、防毒面具、小型灭火器、滑降绳等家庭防火“五小件”,切实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提升群众防范水平。

        (四)深化“微帮扶”传递“大温暖”。结合开展“一滴水”、“春风行动”以及“十百千”工程,重点关注贫困群众、孤寡老人、失足青少年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力所能及地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将挂钩服务、走访慰问、帮贫济困“节日化”、“阶段化”拓展为“长期化、常态化”,防止“走过场”、“一阵风”。针对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不仅注重临时帮扶“治标”之举,更注重常态帮扶“治本”之策,从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帮助特困群众申办养老待遇、扶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入手,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最终实现自强自立、自食其力。真正实现民意变满意,呼声变掌声。

        (五)深化“微管理”,改正“小轻微”。针对公安队伍中存在的宗旨意识不强、作风不严谨、效率不够高、警容不严整等“小问题”,坚持做到“三抓”。一抓规范。进一步完善公车、警车、警用装备管理制度和公务接待标准,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因公务接待、公安车辆违法违规成为媒体炒作热点,进一步提升公安队伍整体形象。二抓整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开展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针对执法办案、日常服务、内务管理等环节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限期改变面貌。三抓考核。通过开展社区民警“一网考”,推动基层基础深化;通过警种条线考核,推动案件侦办捆绑考核;通过机关部门“全员考”,推动效能提升。同时,根据队伍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加强队伍“微管理”,坚决防止“小轻微”转变为“大恶丑”,以每个民警作风转变的点点滴滴,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安队伍的变化,促进整体形象的“大提升”。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市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微警务”活动领导小组。各地公安机关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精心研制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迅速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各警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深入推进“微警务”的具体工作措施,努力把“微警务”体现在公安日常执法、服务工作中。

        (二)强化宣传发动。开辟微警务论坛、微警务专栏等栏目,及时总结推广“微警务”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推动“微警务”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利用公安微博、网上公安、QQ群等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导向作用,形成全市公安机关共同参与“微警务”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把“微警务”活动实施情况纳入对单位和民警的日常绩效考核,加强检查督导,及时跟踪指导,切实掌握面上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整体推进、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确保“微警务”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市公安局开展“处室争先进、处长争优秀,组织评绩效、群众评作风”活动
  • 下一篇:市公安局关于学习贯彻领导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