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监狱人民警察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若干思考
为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提高开门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福州监狱在全监范围内扎实开展好“认真履职、严格执法”专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纪律作风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履职能力,确保监管安全稳定,带动广大民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 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性
公正廉洁执法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关键,是“三项重点工作”的根本。监狱是矛盾高度集中的地方,是各式各样犯人高度密集的地方,警囚矛盾、囚囚矛盾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民警在任何时候都要有风险意识,都要做好防范准备。
现在,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而监狱工作中各种各样的矛盾触点多、燃点低,一旦有任何闪失,往往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媒体炒作的热点。如罪犯非正常死亡,一旦处置不当、舆情监控不力,矛盾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造成影响会扩大,责任追究会加大。解决的办法是,要善于化解矛盾,要敢于创新管理,要公正文明执法。
二、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执法的危害性
今年*月*日开始实施的《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共**条,其中第*条至第**条,按照从严治警的要求,以从重到轻的顺序规定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并根据不同情节,分别规定了相应处分种类和幅度,这些条款都是对监狱人民警察提出的禁止性规定,都是刚性的纪律要求,都是“高压线”,碰不得;也都是我们执法工作的底线,越不得。更不要说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就是一念之差,可能就是一件事情,比如摔犯人一巴掌就有可能把犯人的耳膜打破,耳膜破裂是轻伤害,轻伤害就可以判刑,就得脱下警服、穿上囚服。
****年的“躲猫猫事件”,是一起在押犯罪嫌疑人*,被以“躲猫猫”为由,遭殴打、施暴,以致其身亡的事件。该事件导致*省*县看守所的两名警察被追究刑事责任,驻所检察室主任*因监督不力被免职。****年*“*事件”,**岁的大学毕业生打工时因没有暂住证,在收容遣送站被野蛮殴打致死,直接导致实施了**多年的中国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这些典型事例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不文明不规范执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民警在教育改造犯人的过程中,出现不文明、不规范执法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犯人方面外在因素,又有民警自身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从犯人群体方面来看,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部分犯人容易形成心理定势。犯人群体因长期受到囚禁,容易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人格不健全状态。据分析研究,与社会群体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有**%以上的犯人超出社会正常值,**%左右的犯人表现出焦躁和紧张状态,**%左右的犯人表现出掩饰倾向。这种心理状态,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很容易产生特殊行为,比如,犯人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不管对与错,也不管与自己有没有关系,都很容易形成群体心理共鸣;在对待监规纪律和受到处理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在认为自己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表现出焦躁和紧张心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等等。
二是部分犯人消极改造呈现“三化”现象,即认罪意识弱化、改造意识淡化、维权意识强化,犯人身份意识差,强调权利多于义务。
三是部分犯人抗改情绪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的犯人公开辱骂或威胁民警,故意干扰民警的正常管理和执法,有的时候民警是管也难,不管又不行,甚至出现一些犯人非常猖狂,故意挑衅民警;有的公开散布反改造言论,与监规纪律“作对”,只讲权利、人权,不讲义务和改造;有的行为自由散漫,对民警的正常管理,顺心时听从,不顺心时不听;有的犯人对民警执法稍有不规范、不文明,就采取告状、纠缠、鸣冤和自伤自残等手段,以达到逃避劳动改造、获取保外就医等目的,甚至想把“看不惯”的民警“拉下水”、“弄下课”。上述这些犯人群体方面的原因,导致警囚冲突增多,教育改造难度加大,如果民警不冷静、不克制,往往就容易发生不规范、不文明执法行为。
(二)从民警自身方面来看,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是管理理念上的不适应。部分民警对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以及新的刑罚执行理念,理解、领会、把握得不够到位,面对犯人的违规抗改行为往往“失去耐心”,面对犯人的言语挑衅往往“克制不住”,面对犯人的行为冲撞往往“无法忍受”,从而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抗改言行、处置违规行为,导致不文明、不规范执法行为的发生。
二是执法能力上的不适应。部分一线民警的自身综合素质、执法能力与监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相适应,教育方法滞后,管控措施乏力,应急处置迟缓,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管,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管好。
三是责任意识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少数民警的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韧劲不够等,只看到犯人可改造、表现好的一面,忽视犯人难改造、易反复的一面,缺乏耐心和恒心,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这也是工作责任心不强的表现。
四是个人威信上的不适应。近年来加大了公务员招警的力度,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民警加入到我们这支队伍,一方面给监狱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生力量;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经历比较单一,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如果他们不尽快提高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技巧,往往会让那些“老江湖”犯人“信不过”,甚至“看不起”。一些年纪偏大的民警,也存在“天花板”干部的心态,斗志衰退,激情减弱,怠于应付。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一些民警在犯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下降,给监管改造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四、公正文明执法应着重把握的五个问题
一是必须树立科学行刑的理念。必须顺应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人道、人权、人性”的行刑理念,在教育改造罪犯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做到“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罪犯。始终坚持把罪犯当“人”来看,尊重其人格,保障其合法权益,哪怕是对犯人的处理也要做到实事求是、依法依规。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更强的措施、更好的办法来做好犯人的工作,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其不再重新危害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必须提升民警业务素质与能力。要通过强化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应急预案演练、实践带教等,不断提升民警的业务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我们这支队伍真正做到拉得出来、顶得上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确保我们的民警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三是必须养成文明执法的习惯。就是要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依法管理是文明管理的前提,对犯人的管理要依法进行,做到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对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敏感事项的办理要做到依法、公平、公正;所有执法行为都要做到“廉”字当头,廉洁执法。科学管理是文明管理的目标,要通过科学管理使我们的管理手段、管理办法、管理过程更加文明。
四是必须保持健康平稳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监狱民警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要时刻调整好心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努力做到“四个心”,即对他人心要宽、对职责心要细、对执法心要正、对教育心要热。对那些难管的犯人、棘手的问题,当民警感到很难处理时,可以请求更有经验的中队领导、大队领导帮助处理,也可以请求监狱***来处理,尽量避免直接冲撞。这样,事业上才会有成就感,工作上才会有责任感,生活上才会有幸福感。
五是必须强化守土有责的意识。就是要始终绷紧监管安全这根弦,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己人,做到“在岗*分钟,履职**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