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分局创新“五式”机制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今年以来,*公安分局在“执法是基本警务”理念引领下,紧紧围绕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突出症结,大力开展执法创新,催生了新一轮执法规范化建设高潮。
一是创新“双轨式”立案监督机制,规范“三型”案件办理。在全部刑事案件一律由法制大队网上审核立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涉稳、涉众、涉新“三型”犯罪案件作为执法监督的重点,将审核监督的触角延伸至立案前,凡“三型”案件,办案单位同时报送网上材料和书面材料,法制部门网审、文审一并进行,精确评估证据质量和执法效果后统一立案,从源头上夯实案件质量,减少了执法风险,全局刑事立案无一差错。在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期间,该局通过“双轨式”立案审核监督,指导立查经济犯罪案件**起,移送起诉涉案人员**名,极大提高了会战数量和质量。 二是“即议式”集体讨论机制,突破疑难案件办理。抽调执法骨干成立疑难案件讨论小组,制定《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小组实施细则》,凡疑难案件,由法制部门牵头,随时随地灵活召集讨论,必要时提请局长办公会研究,打造了一条办理疑难案件的“绿色通道”。****年*月,该局接到一起***余万元的诈骗案件报警,办案民警初查后认为系经济纠纷,呈请不予立案。法制部门审核立案时发现疑点,即时启动疑难案件集体讨论,通过先后*次集体议案打开突破口,最终成功立案并侦破。期间,受害人向公安部申诉,此案被列为部督案件。由于指导立案及时,侦查措施得力,受害人息诉罢访。 三是“贴身式”法制介入机制,保障大要案件办理。做大做强法制服务职能,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大要案(事)件,抽调法制大队民警提前介入,随警作战,对案件依法处置全程引领,指导各部门分阶段实施,逐步形成了分局组织、法制主导、部门协作、规范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有力保障了案件质量。法制贴身介入的所有敏感案(事)件全部实现零差错、零投诉、零复议。特别是依法处置的群体性事件,无一涉法信访投诉,涉案事件均得到有效平息。 四是“合约式”政法会商机制,加速信访案件办理。建立与政法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信访案件联合会商机制,每半月互通一次稳定情况,遇有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由政法委牵头,随时会商,联合办理。齐村镇聂某某非法行医致人死亡,因对法院民事判决不满,常年进京赴省到市上访,并多次电话骚扰市公安局主要领导,成为缠访闹访的钉子户。政法会商机制建立后,分局一方面安排法制、治安、刑侦、齐村派出所迅速开展专案经营,另一方面争取区委政法委牵头,先后两次召开公检法“三长”会议,对该案进行专题会商。通过会商,三部门对分局提出的“聂某某涉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达成共识,法院、公安密切配合,通过金融保险等部门,成功从一张保险单中找出聂某某有民事执行能力的证据,依法对聂某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五是“订单式”执法培训机制,提升民警执法素养。以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为核心,按需拟定培训目录,制定下发《年度教育训练计划》,民警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需报名培训。今年以来,共拟定包括法律知识、信息化应用、警务实战技能等在内的*大类**项训练计划,一一按计划落实。同时,规定凡执法培训,工作不满*年的新警必须参加,有效提高了新警的业务素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