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信访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
信访问题一直是困扰公安机关乃至政府和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前两年通过大接访活动,已解决了大部分此类问题,但有些问题仍然没能断根,而且新问题又陆陆续续冒出来,适时探讨和总结一下当前信访问题的成因,剖析造成信访问题的深层次根由,理清各方面存在的症结,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在基层工作十几年,对新老信访问题见闻较多,总结一下信访问题的成因和来由,我们大致可以将信访问题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业务型信访。所谓业务型信访即公检法机关在业务工作中,由于种种业务失误,或因为和当事人沟通不够,缺乏理解和互信,引起上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涉法涉诉上访。这类上访比较常见,诉求往往也很简单,只要职能部门能正视问题,虚心认识自己工作上的不足,耐心和当事人做好思想沟通,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谅解,一般来讲,这类问题是很好解决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类信访已出现由实质性问题诉访向表象性问题诉访转变的苗头,需引起高度注意,也就是当事人出于种种原因和目的,抓住执法人员的一些小过失,穷追不舍,讨要说法,令执法机关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比如,处警不及时,措辞不当等等。 第二类是社会型信访。这类信访的起因一般都是由种种社会矛盾所引发,比如政府征地补偿问题,拆迁改造纠纷问题,干群矛盾冲突问题,经济纠纷激发问题,乃至家庭感情琐屑问题等,都有可能成为信访案件的源头。对于这类信访问题中的大多数,公安机关很难一家大包大揽,需要联合不同职能部门协同工作,必要时需政府牵头组织,多管齐下,才能根治理这类问题。这类信访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有些问题牵涉范围太广,人数太多,容易造成群体性事件。如果公安机关处置不当,很可能会把自己置于焦点之下,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成为信访人员发泄不满的替罪羊。近几年这类问题层出不穷,应引起高度注意。 第三类是情绪型信访,也称顽固型信访。这类信访人员不多,但却是所有信访中最难缠难处理的一类,往往成为老大难,甚至沉积成历史问题。这类当事人常常并没什么突出问题,其所诉所访往往也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陈年旧事,常常采取死缠烂打小题大做的方式,提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要求,且软硬不吃。多年过后,其他信访问题基本上都平息了,剩下来还是那几张老面孔。有位老上访户杨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上访,一直到今天不曾间断。先是诉访其父被错划成右派,然后是自己在文革时与村干部的结怨,接着是与左邻右舍乃至手足骨肉的纠纷,其人不务农事,不问家庭,大半生就这样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转悠,就连与同胞兄弟争夺几株树苗这类的事也跑到合肥上访,对干部亲属的劝告充耳不闻,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所谓知名人物。 第四类是网络型信访。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诉访新形式。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逐渐深入生活各个落落。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网络便捷、通达、高效的特点进行诉访,常常能达到足不出户而事通全国的效果。网络信访是未来信访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现在已经开始显现出强大的能量。由于网络的特殊性,这类诉访灵活方便,诉访者反映的不一定是本人的问题,当事者也不一定非要出头露面。有时候,仅仅只是些道听途说的事,也会被人捅到网上大肆渲染。由于网络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和后门,加上虚拟社会的特殊性,经常会煽动大批不明真相者围观跟帖,常常能造成传统信访所达不到的轰动效果。网络信访采取种种灵活手段,甚至采取匿名方式进行诉求,借助网络扩大影响,给职能部门造成巨大压力。 说到底,信访是社会矛盾的一种突出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各类矛盾层层积累,社会发展很不均衡的今天,群众通过信访表达诉求,希望引起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关注,进而为自己解决切实困难,应该给予理解。现实中个别地方和部门采取堵访、拖访、哄访等方式都是不正确的,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老信访问题,最大限度杜绝新案件的产生,我们应该刨清各类信访案件产生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清理各类信访问题,还群众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笔者以为,以下方面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加大执法规范化建设,堵塞执法过程中的漏洞。对涉法涉诉型信访案件,不可否认与执法质量不高是大有关系的。如果我们能严格规范化执法,杜绝因执法失误授人以柄,就会大大减少业务型信访案件的产生。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身上没毛,别人想揪也揪不着。如果我们执法粗糙,处处授人以柄,处处都有漏洞,很容易给别人留下口实,引起当时群众不满,进而造成信访案件。所以,重视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素质,加强理解沟通,是减少业务型信访案件的有力途径。 二、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加大社会综合治理。不少信访案件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的产物,也是当前政府需着力解决的问题,如征地拆迁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就不是公安机关能包打天下的问题。对于这种社会型信访案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尽力维稳,为政府出台解决措施争取尽可能充足的时间,将事态竭力抑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对于这种信访案件,最好联合其他职能部门综合执法,多管齐下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特别起因复杂的信访案件,单单凭靠公安一家往往很难将问题妥善解决,处理时一定要宽严适度,讲究技巧,有理有节,留有退路,在这一点上不能逞英雄,也不能犯糊涂。 三、软硬兼施,攻心为上,配合必要的惩戒措施,着重铲除牛皮糖式信访问题。对那些以访为生、以访为业甚至以访为乐的个别信访人员,职能机关也不能老是哄着捧着,按照有关规定,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对死搅蛮缠无理取闹者该采取措施的就要采取措施,决不能养着一批利益型信访人员。个别人以信访为生,以为只要一上访,就能要挟地方政府和某些部门,得到某种现实利益,从而加强了其投机心理,造成久访不决。这种人员不处理,地方永远不安宁,也会给其他居心叵测者树立很坏的榜样。四、提高政治敏感度,加强网络舆论正能量宣传,及时降温热点问题,竭力避免影响扩大。对于网络诉访这种新现象,既不要慌张,更不能麻痹。辨清问题,沉着应战。属于自己的问题抓紧时间解决,属于沟通不足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对个别不怀好意造谣诬陷者,查清情况,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外因和内因,对于信访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其实,信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我们的工作,也是民意的一种动向和表达。解决好信访案件,杜绝新问题的产生,是群众的希望,也是政府的责任,需要各级职能部门和具体执法人员好好下一番脑筋和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