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涉农公安信访问题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转型,分配机制调整,矛盾纠纷多发频多,复杂棘手问题随之增多,很多通过公安信访渠道反应出来,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诱因。信访工作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农村稳则社会稳。因此,做好涉农公安信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认真研究,切实加强。
一、当前涉农公安信访问题的主要成因 *.农村纠纷问题。指农村争地、争宅基地、争水源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两大民生问题,随着农村土地收益增大及人口膨胀,农村土地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由此引生的土地补偿款分配、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逐渐增多,引发的农村矛盾激化,形成群众与群众、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矛盾增多,这些纠纷如处理不当,轻则影响邻里矛盾,重则恶化成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经济繁荣和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干部作风问题。指群众反映村级组织缺乏民主管理,财物混乱,农村优惠政策,厚此薄彼,对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缺乏监督管理,造成经济混乱,农村村组干部侵占现象,引起群众不满上访。 *.涉法涉诉上访问题。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群众在发生民事案件或纠纷后,不到司法机关诉讼解决而去找领导;二是胜诉案件执行难,主要集中在民事纠纷赔偿,刑事伤害赔偿执行不到位,上访人往往因执行难对司法公正提出质疑,进而放弃渠道改为向党、政府上访求决;三是调解纠纷难,民事纠纷多通过村委会及派出所和司法所调解,调解成功率不高,纠纷当事人转向上访。 二、当前群众上访的主要特点 *.越级、重复信访量增多。近年来,在涉农公安信访事项中,越级到京、省、市上访人,占群众上访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重复信访问题突出,部分上访老户反应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情绪波动大,不稳定,有的长期在京、在省滞留。 *.非正常上访对抗性增强。部分群众到指定场所、不按规定程序反应问题,或以上访谋利,或采取集体手段非正常上访,缠访闹访,堵门堵车,散发材料,向党委、政府施加压力,制造影响。 *.信访成因复杂。近年来涉农上访由过去单一的邻里矛盾纠纷向多元化转变,如土地流转、环境污染、计划生育、卫生医疗等,有的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并存,有的反应问题没有政策法规依据,不仅加大了问题的解决难度,而且更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三、解决涉农公安信访问题的对策 信访工作是党委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群众进行教育引导的重要手段,做好信访工作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要正确对待农村信访工作。派出所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农村信访,既不能害怕信访,或者谈“访”色变,甚至为达到息信止访的目的而不讲法律政策;也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对信访危害性估计不足。农村派出所在处理具体信访案件时,要讲究方法,要学会信访成本核算,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更要注重灵活性,要坚决避免“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发生,对不该解决的,不能以钱买平安;对于应该采取诉讼解决的问题信访工作人员或领导要在信访接待中以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依据,向信访群众介绍法律、解释法律,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避免行政对司法的干预。 *.加强农村派出所基础建设。农村大量的信访矛盾大多发生在基层,能不能把矛盾化解在前,化解在小、化解在始发地,主要取决于农村派出所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使农村基层派出所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使农村基层派出所干部时时提醒自己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群众才能把你当亲人,干群鱼水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干部在群众当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增强。其次,要转变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多到群众家中“串门”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才能对容易引发信访的热点、难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理,才能就地及时化解矛盾稳定群众情绪减少信访。 *.加强信访工作宣传,引导群众依法文明信访。要加强信访工作的宣传,让群众真正了解信访的地位和作用,改变群众不正确的观念,引导群众按照正常的渠道和方式信访。同时还要正确对待信访宣传在信访工作中的功能,在开展信访工作的宣传中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防止误导群众产生负面效应。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从而促进群众更多地依靠法律解决问题。 *.加强信访化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群众的初信初访问题要切实引起重视,要认真对待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的问题,正确对待群众的上访,纠正群众上访都是无事生非的错误认识,对群众合理合法的要求,应千方百计给予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给群众一个明白的答复。对于群众提出的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要正确教育和引导群众,帮助群众提高认识,不能乱承诺或对群众敷衍了事,更不能因为某种特定时期或敏感的时期而随意让步,作无原则的迁就,应当理直气壮地予以拒绝和明确的回答,打消信访人的不正确的念头和不良动机。要加强法律教育,告知其不法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在必要时坚决果断予以处置。 *.加快推进基层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在农村基层,由于受“有困难找政府”意识的影响,形成了信访大于法的现象,这便使得群众不愿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愿意通过信访渠道来反映和解决问题。因此,能否减少、解决好农村基层的信访问题与群众的法制意识密不可分。因此要多形式、多渠道、广途径的开展并加强农村基层的法制化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对无理缠访、闹访的要依法打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