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当代官员能以嫉贪清官为榜样
新年伊始,再读《*历史札记》所载史料《*知县拒贿宦官》,深感祖先*在明朝中叶,官场腐败风气泛滥、贪官污吏公开受贿的社会环境里,身为“七品”的小小县令,能够做到刚正不阿、清介自守,不与贪腐宦官同流合污。这种凛然正气和坚强骨气,是值得后人永远褒扬称颂的!也是值得当今所有在任官员好好学习的!
*,字天与,**人。明代弘治十五年岁贡,官任曲江知县。宦官过境,按惯例地方官员要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级官员。唯独*不肯敛财为贿献媚讨好。为此,遭到宦官的不满和排斥,把他降职调往边远的庙宁县衙当判官。临行前,*愤然挥笔作诗,大书在县衙署的廊壁上。诗云:“不似神仙解炼丹,无缘措置惠贪残;毫厘百姓心头肉,为汝抽刀总是难。”
对于这首诗,笔者曾请教过已故“警营红学家”邱华东。他生前作译:我不能像神仙那样在炉中炼出救世的仙丹,我没有缘由依仗权势巧取豪夺百姓的活命钱,去讨好凶残的贪官。
一毫一厘皆是老百姓点点滴滴的血汗,搜刮榨取如同宰割他们的心头肉一般。为你等贪官谋不义之财而抽刀,我总是难!难!难!
这首诗形式上,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一句比一句有分量,收句关合彰显心志,全诗平仄声韵合律、读来顺口,易为广大人民理解接受。内容上,爱憎分明、旗帜鲜明,有力地鞭笞了如狼似虎的宦官,表达了爱民如子的深情。作为地方父母官,*能为民当家做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让其毫厘受损。他不为上司的压力所慑服,敢拨乌云顶妖风;他不愿卑躬屈膝走升官发财之路,愿持清正廉明的品行,出污泥浊水而不染。
诗中“抽刀”两字,源出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诗中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这句诗抒发了李白在忧愤苦闷中,犹然表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展示李白对恶势力不屈,敢与现实社会决绝的倔强性格。*很自然地引用到自己的诗中,表明自己坚决不为贪官“抽刀”欺压老百姓的严正立场。并把富有战斗性的诗篇直书廊壁、公之于世,充分表现了他热爱人民的耿耿丹心和
对抗邪恶势力的铮铮铁骨。像这样反贪倡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官离职而去之时,怎不教“民皆流涕”呢?抚今思昔又怎能不激起后人对清官*无限崇敬和自豪之情呢?
真可谓:明代清官*,高风亮节流芳百世!
如匕首投枪般,反贪诗文光耀千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