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消防管理 >> 防火研究 >> 浏览公安
  • 市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时间:2015年05月2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市位于*省*部,幅员面积*.**万平方公里,辖*县*区*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中心城区人口**.*万人,是*省的人口、农业大市和工业重镇。虽然近**年来*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火灾事故,但历史欠账导致火灾隐患突出、特珠的地理环境导致灾害频发、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差导致零星人员伤亡,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市的消防安全形势

        *.*火灾危险系数大。一是高层建筑数量多、建筑密度大。数量排名全省第二,建筑密度高居全省第一。由于全市高层建筑高、大、密,加之历史投入的消防设施“老、瘫、坏、无”问题突出,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扑救难度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二是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存量大。全市共有人员密集场所****家,由于此类场所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不符合规范、消防设施缺乏、消防车通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疏散逃生困难、用火用电用气难以监管等问题,可能引发大火的高风险依然存在。三是化工企业数量多、处置难度大。全市共有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家,其中包括普光天然气田、贵州瓮福集团等数十家大型化工企业。由于化工类企业生产工艺复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较多,一旦发生事故,次生灾事严重,处置尤为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四是农村幅员面积大、火灾频发。*有***个乡镇,****个行政村,大多与消防站相距较远,且道路弯多路窄,救援困难,村民消防安全意识差,用火用电用气极不规范,农村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基础设施欠缺,导致火灾频发。五是旧城区火灾隐患突出。*市大量“三合一”、“多合一”、“九小”场所聚集在旧城区,由于这些建筑房屋危旧,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密集老化,存放大量易燃可燃材料,加之摆摊设点阻塞消防通道、违章用火用电等现象突出,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仍然是全市发生零星亡人火灾的主要区域。六是园区建设无序发展,隐患整治大。*全市共有七个工业园区,园区内的企业建筑基本都是先建后审,甚至至今仍未审核,造成防火间距不足、设计不符合消防安全规范等,整改困难。

        *.*独立作战性强。*市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地处山区,紧靠洲河,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夏秋两季雨水较大,面临洪涝、地质等多重自然灾害。同时,*境内现有达渝、川陕及在建的达巴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线,这些公路具有隧道多、桥梁多,人流物流量大的特点,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处边远,距离其它城市远,境内县、区之间距离也相对较远(最近的宣汉县到主城区消防车行驶也需*个小时以上),增援困难,主要依靠独立作战。各类抢险救援勤务的成倍增长,部队面临任务繁重和警力短缺的突出矛盾。

        *.*基础薄弱。一是党委政府责任不落实。受地域及政绩观影响,各级政府在消防安全工作管理上不到位,投入上不平衡。部门各自为政,对消防安全不重视,甚至置若罔闻。二是消防基础设施落后。老城区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缺乏,消防器材装备和消防力量十分薄弱,乡镇、农村消防设施和消防力量基本空白;三是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居民用火用电用气不规范;受农村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在房檐下四周堆放柴草、使用柴灶等,人为增加了火灾隐患存量和荷载;企业主大量违规建设、投产、营业,导致新的火灾隐患仍在不断形成。

        *客观分析诸多消防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源

        客观上,众多消防安全问题的存在和出现,既有受历史因素影响和地理条件限制,缺乏科学规划,违规无序建设而导致大量历史遗留消防安全隐患的形成,也是城市发展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要求。主观上,意识偏差是造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部分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识不到位,重经济发展,轻消防安全,消防规划得不到有效落实,消防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消防力量发展严重滞后。抓消防工作“以偏概全”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更多地关注队站、装备建设,忽视消防隐患整治、完善消防工作机制、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等工作,从而导致了大量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整改,甚至“大干快上”造成新的隐患仍在不断形成。单位、企业意识薄弱,忽视消防安全管理,未经审核开工、开业现象比比皆是,消防管理混乱,动态隐患多。行业、部门意识欠缺,对本行业内的单位疏于监管,任由问题存在和隐患形成。其次,消防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网格化管理还没有全面推开,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因缺少联合执法和信息互通,使消防管理存在“真空地带”,甚至不排除部分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导致隐患的形成。消防工作绩效管理制度落实不够,问责机制执行不够坚决。今年*月,市政府组织了对各县、区政府****年消防工作推进情况的督察,但部分区、县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不容乐观,也充分说明了部分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仍存在偏差。

        *对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探讨

        *.*强化政府主导消防工作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部门应把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绩效管理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消防法》明确规定了消防工作是由政府统一领导,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无可推卸。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就是消防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亲自过问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常抓常议。各级政府应把消防工作纳入到目标绩效考核中,按期对照目标责任书严格组织督查和考核,对未完成目标任务和发生重特大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

        *.*拓展火灾防控手段,提高防范火灾能力。一是抓好源头管控。各级政府部门应相互配合,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消防安全的关系,各地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程、大型城市综合体等建筑项目,必须依法申报消防手续,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建设、使用,不能以招商引资为借口,先建后审,先用后验。行政审批部门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不得核发相关许可证照。对违规审批的部门,各级纪委和监察部门应严肃追究责任。对于园区建设中缺少国土、规划立项等手续而不具备审批前置条件的项目,必须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前期项目论证和图纸审核,再开工建设,不能为抢进度而快建硬上,搞“既成事实”,坚决遏止“一个项目建成就是一个重大火险隐患形成”的怪相。二是抓好隐患整治。各级政府应牵头,部门和业主应相互配合,采取增添消防设施,关、停违法场所,拆除非法建筑等措施,结合旧城搬迁、改造,逐年解决一批带区域特点的消防安全隐患,对符合重大火险隐患的单位、场所,当地政府应挂牌督办整改,各相关部门应通力配合,不得推诿扯皮。三是抓好消防宣传教育。面对大量火灾隐患短期内无法彻底整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也需逐年完善的现实情况,应建立现代、高效的消防宣传体系来稳定消防安全形势。各级政府应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和公共资源,搭建电视、广播、网络、平面媒体、移动网络等媒介传播平台,构建立体化的消防宣传阵地。各级相关部门也应打破本位主义,积极参与和支持消防公益宣传,普及消防常识,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形成“人人关心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浓厚氛围,带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维护消防安全。

        *.*应加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防安全条件。一是制订、修订城乡消防规划。市政府应及时启动主城区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他区县也应完成城乡消防专项规划或消防专篇编制,同时,要落实好消防规划,使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等配套同步。二是加快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全市应按照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加强乡镇、志愿、义务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增强消防力量。三是加强市政消防设施的补建和改造。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市政消防设施的投入,该新建的新建,该维修的要维修,确保正常使用。四是加快消防装备建设。《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是国家最基本的标准,各级政府应按照《标准》配齐基本车辆、装备,满足消防部队灭火和抢险救援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消防监管工作,切实加大火灾隐患整治力度。公安消防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火灾高危单位的监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用足查封、三停、拘留等强制手段,用铁腕手段惩治消防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提高单位、企业的违法成本。对排查发现的所有隐患要落实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对重大火灾隐患,应提请各级政府挂牌督办,并探索建立部门联动、资金筹集、舆论曝光、工作问责等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

        *.*完善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处置火灾和事故灾难的快速反应能力。各级政府应整合资源,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准确、快捷、有序、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各级政府要为公安消防部队履行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任务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公共消防设施条例》实施过程中的探究
  • 下一篇:论如何加强消防员灭火救援中的安全防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